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在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就诊的拟行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2例胰腺癌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2例,年龄(56.0±10.2)岁。术前接受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替吉奥(AS)方案新辅助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单抗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病理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例新辅助化疗联合PD-1单抗治疗的患者中,11例(50%)患者肿瘤位于胰腺头颈部及钩突部。疗效评价中有1例患者影像学评估达到完全缓解(4.5%,1/22),9例达到部分缓解(40.9%,9/22),11例达到疾病稳定(50.0%,11/22)。所有患者均行R0切除。术后pTNM分期中91%(20/22)患者为IA~IIB期,pT2患者占31.8%(7/22),N0患者占63.6%(14/22)。1例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患者达到病理完全缓解。13例(54.2%,13/22)患者接受术后辅助治疗。患者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和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分别为6.4和12.8个月。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未达到。术后病理TNM分期IIA~III期(HR=3.63,95%CI:1.18~11.20,P=0.025)、术后病理T2~3分期(HR=2.02,95%CI:1.01~5.05,P=0.049)与RFS相关。术后病理TNM分期IIA~III期(HR=2.39,95%CI:1.04~5.50,P=0.041)和术后病理T2~3分期(HR=2.53,95%CI:1.26~5.09,P=0.009)与TTP相关。结论AS联合PD-1单抗在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新辅助治疗中具有较好的有效率。

  • 标签: 胰腺肿瘤 交界可切除 免疫治疗 新辅助治疗 有效率
  • 简介:摘要晚期胃癌患者因缺乏有效的二线及后线治疗手段,其生存时间始终难以突破1年。近年随着多学科诊疗及新药研发的推进,晚期胃癌的药物治疗及治疗策略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近期几个Ⅲ期临床试验已证实伊立替康和紫杉类为代表的细胞毒药物仍为二线治疗之基石,不同靶点的靶向药物也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之一。此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或可成为改写晚期胃癌三线治疗格局的关键。本文总结了晚期胃癌当前现有的二线及后线药物治疗的进展和未来潜在的发展方向,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晚期胃癌 二线化疗 药物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2018年间入组的46例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肛缘6 cm内。术前放疗采用SIB-IMRT技术,直肠肿瘤及阳性淋巴结照射58.75 Gy分25次(2.35 Gy/次),盆腔淋巴引流区照射50 Gy分25次(2.0 Gy/次),同步口服卡培他滨进行化疗。放化疗结束后间隔6~12周行直肠癌根治术。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OS)、无瘤生存(DFS)、无进展生存(PFS),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无转移生存(MFS)。单因素分析用log-rank法检验,多因素分析用Cox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7个月,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6例,ypCR率为26%(12/46),保肛手术率为74%(34/46),R0切除率为100%(44/44),TN总降期率为87%(40/4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46)。3年OS、DFS、PFS分别为93%、91%、87%。单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是影响OS、DFS、PFS、LRFS、MFS的重要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ypN分期与DFS、PFS、LRFS、MFS均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行术前SIB-IMRT 58.75 Gy分25次联合卡培他滨化疗方案安全可行,提高了ypCR率及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可耐受,长期生存是否获益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直肠肿瘤/新辅助放化疗法 放射疗法,同期加量调强 化学疗法,卡培他滨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