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单胎子宫腺肌病初产妇的产程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规律产前检查,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腺肌病组,同期单胎、初产、头位、阴道分娩的非子宫腺肌病孕妇109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程干预、母儿结局及产程时间。结果(1)一般情况:腺肌病组孕妇的孕前子宫体积[(66.8±23.7)cm3]大于对照组[(41.4±13.1)cm3],辅助生殖受孕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7.3%(8/109)]以及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比例[分别为31.2%(34/109)和5.5%(6/109)]均高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孕妇的年龄、分娩孕周、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孕次、妊娠合并症(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甲状腺疾病)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产程干预及母儿结局:腺肌病组的中位产后出血量[300 ml(200~355 ml)]显著高于对照组[260 ml(200~300 ml);Z=-2.364,P=0.018]。腺肌病组产妇的临产方式、缩宫素使用、人工破膜、会阴Ⅲ度及以上裂伤、侧切的比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及1分钟Apgar评分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产程时间:两组产妇的第一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宫口开大0~1、1~2、2~3、3~4、4~5、5~6、6~7 cm所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腺肌病组宫口开大7~8、8~9、9~10 cm所需时间及第二产程(中位数分别为20、18、15、12 min)短于对照组(中位数分别为23、23、23、26 min),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对产程的影响:腺肌病组中是否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的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腺肌病孕妇宫口开大7 cm后产程明显加快,需严密观察;第三产程应积极使用促宫缩药物预防产后出血。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妊娠并发症 分娩,产道 妊娠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