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日本举办个展前,在《朝日新闻》副主编饭冢征毅主持下,我与被认为是木村伊兵卫继承人的著名日本摄影家北井一夫在北京进行过一次对谈。谈话中北井先生表示羡慕中国的摄影环境、钦佩中国摄影家深入生活的创作态度。说他现在面对高度现代化的日本社会,感到茫然,不知拍什么,不知如何保持自己原有的社会纪实摄影特点,走同以前一样的摄影道路。对谈前我已看过北井先

  • 标签: 日本 编辑部 现代化 选择方法 社会变革 艺术价值
  • 简介:关于近代日本的国家体制属性,一直广受学界与社会各界关注,比较一致的认识是为军国主义。但何为日本军国主义?它有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及其运作状态与决策支配力量诸多问题,实为值得持续探究的兼具学术与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一、近代日本军人支配地位的变与不变从比较政治学角度考察,

  • 标签: 近代日本 军政关系 日本军国主义 比较政治学 国家体制 运作状态
  • 简介:近代日本军人阶级源流及其军制演变,是明治维新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研究成果极为丰富,但存在较多分歧与遗漏。由明治维新所确立的日本军国主义体制,是世界近代政治史上的典型形态。传统武士阶级转换为"皇军",继续保有其政治经济特权,支配、垄断了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制定,实以中世纪的皇家私兵形态,扭曲了工业化时代的国家军政关系,铸就了一部在国内充斥暴力、在国外持续战争的流血历史。从政治主导层面考察,明治维新是由武士与军人阶层控制的"和魂洋才"式国家权力调整,是一场为适应近代技术环境与对外战争需求而进行的军人政治运动。由明治维新带来的、从幕藩体制向天皇制绝对主义与军国主义体制的转变,并无时代的政治的进步意义可言。

  • 标签: 明治维新 日本军国主义 武士 皇军 军政关系
  • 简介: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确立及其在扬子江的战争历史,是日本陆、海军战略家共同的战略利益追求的结果,历来备受关注,成果甚丰,但也存在较多空白之点与研究歧见。早在1879年,羽毛未丰的日本海军突破清日《修好条规》限制,非法侵入扬子江。甲午战争前后,日本逐步控制了扬子江的航行权。辛亥革命期间,日军派出"中清派遣军",进驻武汉长达12年,企图以扬子江为支柱,控制中国腹心要地。其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沿江上溯,西击武汉,实为其近代以来各类战争规划及经验总结的实战版本。

  • 标签: 扬子江 日本海军 甲午战争 抗日战争 武汉会战
  • 简介:本文认为,有关日本北、南进战略问题的讨论,存在着苏联史学与欧美史学的双重影响。自20年代起迄二战后期,日本虽有以战争手段打击苏联的构想出现,但并未正式确立对苏开战的国策方针,因而并不存在由中国抗战加以阻止的北进战略。为了切断中国交通线以及扩充资源补充国力与战力等多重需要,促使日本加速南进,冒险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太平洋战争是中国战场的延长和扩大。日本实施南进是其侵华战争陷入困境后的被动之举,而传统的认为中国抗战迟滞了日本南进的说法并未能揭示这一实质。

  • 标签: 战略抉择 中国抗战 侵华战争 中国战场 战争手段 中立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