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常规护理与综合性护理对白血病人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4例白血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均采取口腔溃疡;根据是否采取综合性护理进行分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整体护理,包括口腔溃疡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对比两组白血病人口腔溃疡愈合时间及护理前后的口腔溃疡分级,综合评价临床疗效,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白血病人的口腔溃疡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后的口腔溃疡分级较护理前明显降低,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血病人的口腔溃疡有效率为90.48%,大于对照组的7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白血病人口腔溃疡的护理效果确切,可加快口腔溃疡愈合、缓解病情,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白血病 口腔溃疡 整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粒棘球蚴(echinococcus granulosus)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间就诊于西藏林芝市人民医院的13例肝细粒棘球蚴外科切除患者的病理标本,对其临床资料、B超表现、病理组织学形态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3例肝细粒棘球蚴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5例;发病年龄11~53岁,平均年龄32岁;肝右叶是主要的好发位置,占比为10/13;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9/13)或症状不明显而在体检发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包虫专家工作组(WHO-IWGE)彩超分类方案肝细粒棘球蚴分为6种类型,本组研究的13个病例中囊性病变(CL)型1例,囊性包虫(CE)1型2例,CE2型4例,CE3型3例,CE4型3例。病理检查发现,肝细粒棘球蚴大小不一,直径2.7~13.5 cm,10/13的病例直径大于10 cm,大体上细粒棘球蚴囊壁外观为瓷白色凉皮样特点,可伴有不同程度的退变和坏死,显微镜下分为角皮层和胚层两层;囊内为棘球蚴液和数量不等的原头蚴。特殊染色显示细粒棘球蚴的内囊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并清楚地显示角皮层特征性的平行的板层纹理结构和深染的原头蚴钩器等结构。免疫组织化学示外囊宿主免疫反应中的炎性细胞含数量不等的CD20和CD3阳性表达的B和T淋巴细胞、CD38阳性的浆细胞,部分病例可见明显CD68阳性的肉芽肿病变,同时发现少数B淋巴细胞灶性弱表达IgG和IgG4。结论细粒棘球蚴是流行于西藏等牧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肝脏是其主要累及器官,其临床、B超和病理学特征很有研究必要。

  • 标签: 肝疾病 寄生虫病 病理学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