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心肌谱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4年10月我院住院诊治的手足口病患儿3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普通感染患儿3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血清CK、CK-MB、cTnI含量测定。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K与CK-MB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cTnI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多伴随有心肌CK与CK-MB的异常,为此需要积极评估心肌损害程度进行早期干预。

  • 标签: 手足口病 心肌酶谱 心肌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心肌缺血方面的疗效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80例患者开展研究,将其分成观察组(三七治疗)与对照组(西医治疗),各40例,评估三七对心肌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为97.50%高于对照组85.0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间(11.78±1.45)min短、心肌缺血发作次数(35.97±4.12)次较少、ST段下移幅度(1.15±0.21)mm下降较低,两组相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低,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在心肌缺血治疗中,应用三七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且能够缩短疾病发作时间和次数,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七 心肌缺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螺旋CT联合血清解整合素-金属蛋白8(ADAM8)、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以及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NSE)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山西省荣军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50例纳入研究,记作肺癌组。另取同期于山西省荣军医院进行诊治或体检的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以及健康人员各50例,分别记作肺部良性病变组以及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清ADAM8、NSE、CYFRA211水平,同时对三组人员进行螺旋CT检查,分析以上指标阳性检出率情况。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检查方式诊断肺癌的效能。比较肺癌组不同TNM分期患者的血清ADAM8、NSE、CYFRA211水平。结果肺癌组及肺部良性病变组血清ADAM8、NSE及CYFRA211水平分别为(381.69±34.82)ng/L、(255.28±30.48)ng/L,(16.87±3.11)μg/L、(9.27±2.11)μg/L,(13.54±8.10)μg/L、(3.01±1.34)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225.83±24.19)ng/L、(7.42±2.35)μg/L、(1.78±1.02)μg/L(t=5.352、25.994、4.142、17.142、5.165、10.186,均P<0.05),且肺癌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肺部良性病变组(t=19.316、14.299、9.069,均P<0.05)。CT联合血清ADAM8、NSE及CYFRA211检测对肺癌的阳性检出率为92.00%,明显高于CT以及血清ADAM8、NSE、CYFRA211单独检测(χ2=7.862、9.000、11.422、9.000,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CT联合血清ADAM8、NSE及CYFRA211诊断肺癌的曲线下面积0.916、灵敏度0.920以及特异度0.900均高于CT以及血清ADAM8、NSE、CYFRA211单独检测。TNM分期为Ⅲ~Ⅳ期肺癌患者的血清ADAM8、NSE、CYFRA211水平分别为(430.18±36.43)ng/L、(20.05±3.49)μg/L、(15.93±8.22)μg/L,均高于Ⅰ~Ⅱ期患者的(314.72±30.85)ng/L、(12.49±2.67)μg/L、(10.25±6.35)μg/L(t=11.777、8.312、2.644,均P<0.05)。结论螺旋CT联合血清ADAM8、NSE、CYFRA211检测可显著提高肺癌的临床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细胞角蛋白19片段 神经元特异性烯纯化酶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8 诊断价值 受试者工作特征 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点,以提供参考和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回顾性研究从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平均年龄为65岁,男性占65%。患者主要症状包括胸痛(85%)、呼吸困难(60%)和心悸(45%)。心电图显示室性心律失常(80%)、ST段抬高(70%)和T波倒置(55%)等异常。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心室扩大(75%)、室壁运动异常(70%)和左心功能不全(60%)等异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主要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常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和心悸。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多种异常,包括室性心律失常、ST段抬高和心室扩大等。在临床治疗中,应重视及时控制心房颤动、改善心功能,并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房颤动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动态心电图(英简DCG)在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症状(英简SMI)患者的临床诊断当中起到的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择取在2015年8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86名,均使用24h动态心电图进行密切检测,分析临床特征以及SMI的发生规律,做以总结。结果在86名患者当中有80名患者存在缺血性ST-T段变化,其中有54名SMI患者以及26名PMI患者;在DCG检测当中一共检测出MI反应761阵次,SMI患者占到612阵次,PMI患者占到149阵次,P<0.05;另外,在发生缺血的时候,SMI患者ST段的下降幅度和HR次数均高于PMI患者,存在P<0.05,均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临床中使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能够较为全面的观察到患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以及疾病的发生规律,诊断价值比较理想,因此值得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及临床推广。

  • 标签: 临床诊断 动态心电图 价值分析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队合作策略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疗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5月在树兰(杭州)医院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0)。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团队合作策略为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运动依从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运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时,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团队合作策略有助于提高老年心肌梗死患者运动依从性,并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老年人 心肌梗死 团队合作 心脏康复 运动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体抑制剂对骨髓瘤骨病(MBD)血清骨代谢物抗酒石酸酸性磷酸5b同工(TRACP-5b)、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及维生素D3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新诊断的MBD患者68例,均给予以蛋白体抑制剂-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检测治疗前、治疗4个和8个疗程后患者血清TRACP-5b、β-CTX、PINP、维生素D3浓度及影像学变化。结果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在患者治疗4个(68例)和8个疗程(63例)后都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P治疗前浓度为(78.1±44.9)ng/L,4个疗程后为(94.5±56.1)ng/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1,P=0.063),8个疗程后升高至(173.3±80.5)n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72,P<0.001)。治疗前影像学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66.2%,4个疗程后降至60.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9,P=0.477);8个疗程后降至44.5%,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0,P=0.012)。8个疗程后,可评估患者63例,其中治疗有效者50例,无效者13例,有效组患者血清PINP浓度为(190.7±78.5)ng/L,高于无效组(106.5±47.3)ng/L(t=5.762,P<0.001),维生素D3浓度为(11.7±4.8)μg/L,低于无效组(15.6±5.5)μg/L(t=-2.478,P=0.016),骨病分级≥3级的患者比例为38.0%,也低于无效组的69.2%(χ2=4.076,P=0.044),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血清TRACP-5b和β-CT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蛋白体抑制剂为主的方案治疗后,MBD患者血清中反映破骨细胞活性的TRACP-5b、β-CTX和维生素D3减低,反映成骨细胞活性的PINP升高,影像学骨病分级下降。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破骨细胞 硼酸盐 骨疾病,代谢性 维生素D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诊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信号转导淋巴细胞激活分子家族6(SLAMF6)表达与穿孔素、颗粒B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2例初诊SAA患者的血常规及骨髓象等指标并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初诊时及治疗结束后半年[移植11例,免疫抑制治疗(IST)21例]的标本中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穿孔素及颗粒B分泌量。采用Pearson法分析临床指标与标本检测结果相关性,并以10名健康人的外周血标本(正常对照组)及13例初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MDS/PNH)患者(MDS/PNH组)为对照进行SLAMF6表达量、穿孔素及颗粒B分泌量的比较。结果(1)初诊时:SAA组SLAMF6表达量为(56.40±6.37)%,明显低于正常组的(84.34±5.81)%和MDS/PNH组的(82.24±4.98)%(P均<0.001);SAA组穿孔素的表达量为(32.73±8.46)%,高于正常组的(23.75±5.10)%和MDS/PNH组的(26.12±5.53)%(P均<0.05);SAA组颗粒B的表达量为(36.23±7.94)%,高于正常对照组的(21.67±5.05)%和MDS/PNH组的(21.79±5.10)%(P均<0.001)。SAA患者SLAMF6表达量与血红蛋白(r=0.804)、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0.656)、骨髓粒系百分比(r=0.643)、骨髓红系百分比(r=0.622)均呈正相关(P均<0.05),与CD8+T细胞穿孔素(r=-0.792)、颗粒B(r=-0.908)均呈负相关(P均<0.001)。(2)治疗后:30例SAA存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治疗前[(79.19±12.69)%比(56.40±6.37)%,P<0.001],穿孔素、颗粒B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11例移植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移植前[(86.54±3.75)%比(56.40±7.35)%,P<0.001],穿孔素、颗粒B表达量低于移植前(P均<0.05)。12例IST有效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高于初诊时,其穿孔素、颗粒B表达量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7例IST无效患者CD8+T细胞SLAMF6表达量、穿孔素、颗粒B表达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LAMF6在初诊SAA患者中低表达,与CD8+T细胞效应因子呈负相关,或作为负性调控因子参与SAA患者CD8+T细胞免疫调控,SLAMF6在造血恢复后明显上调,而治疗无效患者无明显变化,或可作为诊断SAA或评价SAA临床疗效的指标。

  • 标签: 贫血,再生障碍性 T淋巴细胞 穿孔素 颗粒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