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观念的进步,维修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具体而言,维修工作中的人为因素也由各大学进行分析,其中美国西北大学编制的《航空维修误差印刷实用指南》和波音维修误差确定方法是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输入经验总结作为实际工作的一部分,本文件审查了航空维修中人为错误的分类、原因、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以及为防止这些错误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以便为减少航空维修中的人为错误和提高航空维修水平奠定基础。

  • 标签: 航空维修 人因失误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推出了全新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它提倡回归儿童的生活。鲁洁教授指出我们提出回归生活的理念就是致力于使课程再回归儿童的生活中去,成为一个能够改变、改善生活的因子,这种回归才是课程的归宿。因此,我们要关注儿童的生活,孩子们不同的生活感受在课堂上往往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会即时生成许多有价值的资源。这些课堂上的“意外”,虽不是我们想要的,但是,如果善加利用,却能使课堂更鲜活,品德课堂能够“意外”而美丽。课堂上的“意外”——生成资源是丰富的,也是宝贵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得当地利用生成资源,给课堂增添了缤纷色彩!

  • 标签: 对话发展思维尊重善加引导反思捕捉契机智慧活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洛芬待缓释片治疗手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我院所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入选病例为中度疼痛,选定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为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随机、双盲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为40例。其中参照组给予磷酸可待因治疗,实验组给予洛芬待缓释片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镇痛疗效和镇痛时间。结果:(1)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给予洛芬待缓释片的实验组患者镇痛疗效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参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镇痛时间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度疼痛的手术治疗患者给予洛芬待缓释片具有更显著的镇痛疗效,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明显延长。

  • 标签: 洛芬待因缓释片 镇痛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受到奖励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多次受到奖励更会使产生动力。一个劳模朋友却在多次受到奖励后,产生了压力。他说:"我一年同时获得省劳模。市劳模,厂劳模,市、区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这是一件好事,既有荣誉称号,又有物质奖励。但好事也不能总往我一个人身上摊哪!长此下去,人们怎么看我?这不是让我在群众中孤立吗?"

  • 标签: 奖励机制 物质奖励 劳模 先进人物 激励 压力
  • 简介:智能家居是一个融合了通信原理、控制技术的控制系统。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机器逐渐渗透到高端智能家居生活中。主要研究嵌入式系统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应用,通过IAREWARM嵌入式集成开发环境,实现基于ARM架构设计的机器人在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的基本功能,介绍软件的开发环境和具体的算法。

  • 标签: 嵌入式系统 ARM 智能家居 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步行机器训练对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机器组,每组20例。研究过程中,机器陪护原因没有完成初始干预而脱落2例,其余患者均完成了初始2周治疗;2组患者中有23例患者完成全部4周的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治疗师徒手步行训练,机器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接受步行机器(Exowalk®)训练,每日训练60 min,每周5 d,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和治疗4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Berg平衡(BBS)、6 min步行测试(6MWT)、10 m步行测试(10MWT)、Rivermead移动指数(RMI)、运动指数(MI)对2组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的FAC、BBS、6MWT、10MWT等指标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而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机器组的BBS由(33.92±20.83)分增长到(37.92±18.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2组间对比,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机器组的FAC由(3.69±1.43)分增长到(4.15±1.34)分,呈持续上升趋势,而对照组FAC的在治疗2周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步行机器能持续改善慢性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患者步行能力。

  • 标签: 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全腔内Studer原位新膀胱术(RISON)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ISON手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例;年龄(56.4±9.9)岁,体质指数(25.5±3.1)kg/m2。其中4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综合指数评分0~2分6例,3~5分33例,6~8分1例。所有患者术前病理诊断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或反复复发的膀胱肿瘤,肿瘤分期≤T2期,膀胱镜检查明确无膀胱颈及尿道浸润,肾功能良好。所有患者均行机器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及标准淋巴结清扫术,再采用RISON行尿流改道,选取距离回盲部30~40 cm的回肠最低点作为新膀胱颈口,选取构建新膀胱所需回肠约50 cm,并用切割闭合器恢复肠道连续性,保留近心输入段10 cm肠管的完整性,将其余肠管沿对系膜缘去管化,U型缝合新膀胱的后壁,将新膀胱前壁聚拢呈近似球形,并用倒刺线将浆肌层内翻缝合前壁。Wallace法行双侧输尿管吻合,并关闭新膀胱前壁的近心端。记录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分析肿瘤控制结果、膀胱容量、控尿情况、性功能情况,以及近期(≤30 d)和远期(>30 d)并发症。结果4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或者更换手术方式,中位手术时间360(300.0,442.5) min,中位术中失血量200(200.0,337.5)ml,中位留置胃管时间3(3,4)d,中位进食时间3(3,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9(8,10)d。术后病理分期:≤T2N0M0期39例,T3aN0M0期1例;1例手术切缘阳性,1例合并前列腺偶发腺癌;中位淋巴结清扫数量15(12,20)枚,未见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近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7例,Clavien Ⅱ级5例。18例发生远期并发症,其中Clavien Ⅰ级10例,Clavien Ⅱ级7例,Clavien Ⅲ级1例。随访时间1~24个月,术后随访满1年的34例患者中位膀胱容量300(0,400)ml,其中1例女性患者发生尿失禁。其余33例日间控尿(不使用尿垫)率93.9%(31/33),夜间需定时排尿(1~3次),平均需尿垫2个。11例保留性神经患者术后均获得较满意的勃起,国际勃起功能评分(IIEF-6)(21.5±2.7)分。随访期内所有患者无肿瘤复发,无死亡。结论RISON在肿瘤控制、膀胱容量、日间及夜间控尿率、术后性功能恢复方面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可行。

  • 标签: 膀胱肿瘤 机器人 全腔内 Studer原位新膀胱术 尿流改道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息影像技术在机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行RARP的34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平均年龄67.8(52~78)岁,平均体质指数25.8(18.0~32.3)kg/m2。术前中位PSA 13.4(2~149)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1.7(9.5~159.1)ml。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生化复发风险分级:低风险5例,中风险7例,高风险22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1分9例,2分16例,3分9例。术前Gleason评分:≤6分9例,7分15例,≥8分10例。术前病理分期:≤cT2a期13例,cT2b期1例,≥cT2c期20例。根据患者术前高分辨率多参数MRI数据、影像学诊断报告及术前穿刺病理报告重建患者的全息影像。术前对全息影像进行旋转、组合、拆分、隐藏等操作,术者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周围神经血管分布,有助于术前手术规划;术中通过手动体外配准,术者可以更加精准地识别膀胱内括约肌及处于其后方的膀胱前列腺肌、神经血管束、膜部尿道、精囊等结构,提高手术精准度。记录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分析患者术后尿控制及性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中位手术时间157.5(95~276)min;中位出血量50(20~300)ml,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输血。中位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1~5)d;中位术后住院时间3.5(2~8)d;中位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20.5 (11~22)d。术后Gleason评分≤6分2例,7分16例,≥8分8例,8例行内分泌治疗无法评分。术后病理分期≤T2a期10例,T2b期1例,≥T2c期23例。22例术中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1例右髂窝淋巴结转移;2例切缘阳性。3例出现Clavien-Dindo Ⅰ级并发症。术后1、3个月尿控恢复率分别为47.1%(16/34)和79.4%(27/34);术后3个月8例恢复勃起功能。结论全息影像技术可有助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利于术后早期尿控恢复,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是前列腺癌精准外科治疗的术中保障。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全息影像 机器人手术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玑骨科机器导航经皮内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手外科收治的8例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患者资料,男7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27.5岁(18~42岁);左侧5例,右侧3例。采用天玑骨科机器导航定位,经皮置入Herbert螺钉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行X线片及CT检查确定骨质愈合时间,采用Mayo腕关节评分、握力、捏力及腕关节活动度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2.8个月(6~19个月)随访。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CT检查见骨折端均愈合。末次随访时伤侧腕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平均为:屈曲67.9°,背伸64.1°,桡偏21.2°,尺偏52.2°;握力恢复至平均31.3 kg,平均恢复至健侧的85.2%(66.7%~100.0%);捏力平均恢复至19.5 kg,平均达健侧的89.3%(77.8%~100.0%);末次随访时患者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7.5分(95~100分),8例均为优。腕关节疼痛VAS评分平均为0.88分(0~2分)。结论采用天玑骨科机器导航经皮螺钉固定治疗新鲜无移位的舟骨腰部骨折,可实现精准定位和置钉,从而实现快速康复。

  • 标签: 机器人 治疗,计算机辅助 舟骨 骨折固定术,内 腕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UTMD)技术联合藤黄酸(GA)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结肠癌HCT116细胞,用不同浓度(分别为0、0.5、1.0、2.0、4.0、6.0 μg/ml)的藤黄酸加入培养基培养细胞,筛选合适的藤黄酸浓度(2.0 μg/ml),将细胞分为6组,分别为GA+微泡+超声组、GA+超声组、GA+微泡组、单用GA组、单用超声辐照组、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组间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UTMD联合GA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生长抑制及促凋亡作用显著大于对照组与单用GA组,当处理时间为24、36、48 h时,GA+微泡+超声组的生长抑制率高于对照组(0.755±0.017比0.007±0.001、0.892±0.010比0.008±0.001、0.934±0.003比0.011±0.001,t=60.489、120.670、358.247,P<0.05)、单用GA组(0.755±0.017比0.357±0.012、0.892±0.010比0.462±0.024、0.934±0.003比0.638±0.004,t=26.643、23.719、89.06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A+微泡+超声组的凋亡率和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凋亡率:(32.21±1.30)%比(3.33±0.09)%,G2/M细胞比例:(56.97±0.31)%比(18.25±0.76)%,t=31.217、66.391,P<0.05]、单用GA组[凋亡率:(32.21±1.30)%比(24.19±1.30)%,G2/M细胞比例:(56.97±0.31)%比(28.43±0.40)%,t=6.155、80.32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TMD可明显提升藤黄酸对结肠癌HCT11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

  • 标签: 超声介导载药微泡靶向药物释放 藤黄酸 人结肠癌 HCT116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下腔静脉Ⅳa级癌栓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例接受机器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治疗肾癌伴Ⅳa级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4例均为男性,中位年龄53.5(53~70)岁;平均体质指数23.25(20.7~26.3)kg/m2。4例腰痛和(或)血尿就诊。肿瘤位于右侧2例,左侧2例;肿瘤平均最大径8.1(3.6~11.2)cm。所有患者术前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CT三维重建和(或)MRI检查,明确癌栓分级均为Ⅳa级(膈肌以上,心房以下)。术前平均腔静脉癌栓长度12.3(11.8~18.0)cm。4例手术均在泌尿外科、肝胆外科、心血管外科、超声科及麻醉科医生团队配合下完成。手术方法:机器辅助翻肝暴露肝后段下腔静脉;在术中超声引导下,解剖膈肌中心腱和心包,直至暴露膈上心包内下腔静脉和右心房;依次阻断第一肝门和下腔静脉;行腔静脉切开取栓及下腔静脉重建。观察围手术期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中位值553.5(338~642)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中位值18.1(14~32)min;失血量中位值1 900(1 000~2 600)ml。所有患者术后均转入重症监护室(ICU),ICU住院时间中位值7(4~8)d,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中位值为8(4~12)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11~20)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Ⅱ级1例,Ⅲ级3例;其中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淋巴瘘,1例胸腔积液伴肺不张,1例肝肾功能不全及淋巴瘘。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机器辅助经心包膈上下腔静脉阻断切开取栓术是治疗肾肿瘤伴Ⅳa级下腔静脉癌栓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该术式可免体外循环、免开胸,手术并发症在可控范围内,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该术式安全、可行。

  • 标签: 肾肿瘤 机器人 腹腔镜 下腔静脉癌栓 体外循环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骨科机器联合腕关节镜下植骨微创治疗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1年1月在徐州仁慈医院接受天玑骨科机器联合腕关节镜下植骨治疗的9例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定期进行随访复查,评价骨折愈合情况,记录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握力、捏力,改良腕关节Mayo评分、腕关节疼痛视觉模量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本组9例患者平均随访14.1个月(7.5~24.0个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CT检查证实术后平均13.3周(10~18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患者伤侧腕关节主动屈曲活动恢复至51.2°±9.4°,背伸至68.0°±7.3°,主动桡偏为19.3°±6.2°,尺偏为45.7°±7.8°。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握力、捏力、患侧改良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腕关节VAS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改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果表明,联合应用天玑骨科机器导航经皮置钉和腕关节下扩创植骨治疗无移位的Herbert D1型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愈合率,且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是一种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 标签: 舟骨 骨折 机器人导航 腕关节镜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行机器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ARP)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RARP的164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65.3±6.2)岁,体质指数(25.6±3.0)kg/m2,术前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中位值18.6(11.3,31.3)ng/ml,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中位值7(7,8)分,前列腺体积中位值29.3(22.4,40.2)ml,临床分期为T2aN0M0~T4N0M0期。其中80例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均采用完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中位疗程3(3~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RARP,手术均为单一术者施行。采用单因素分析评估患者年龄、体质指数、前列腺体积、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临床分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与术后切缘阳性的关系,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病理:肿瘤局限于前列腺(pT2期)111例(67.7%),肿瘤突破前列腺包膜(pT3a期)15例(9.1%),肿瘤侵犯精囊(pT3b期)25例(15.2%),肿瘤侵犯邻近组织(pT4期)13例(7.9%);患者均无淋巴结转移。术后Gleason评分6分11例(6.7%),3+4分26例(15.9%),4+3分36例(22.0%),8分17例(10.4%),9~10分24例(14.6%),内分泌治疗等无法评分50例(30.5%);切缘阳性率为44.5%(73/1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和临床分期与切缘阳性存在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2b期是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在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T2c期、穿刺Gleason评分7分亚组中,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切缘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者[分别为21.1%(4/19)与55.9%(19/34),29.6%(16/54)与49.1%(26/53),19.4%(6/31)与54.1%(20/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术前tPSA>20 ng/ml、临床分期>T2b期是高危前列腺癌患者RARP术后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危前列腺癌患者术前tPSA为10~20 ng/ml、临床分期为T2c期、术前穿刺Gleason评分为7分时,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对降低术后切缘阳性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机器人辅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切缘阳性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