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一组儿童抗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R)肌病患者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探索其诊断策略。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0例儿童抗HMGCR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肌肉活组织检查(活检)的组织学、酶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10例患者的男女比例为6∶4,起病年龄为3~16(8.3±3.7)岁,2例呈亚急性发病,8例呈慢性进行性发病,均表现为颈部和肢体近端无力,2例有皮疹。血清肌酸激酶998~27 981 U/L,6例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均为肌源性损害。5例行大腿肌肉核磁共振检查患者均存在后群水肿,其中2例伴肌肉轻度脂肪浸润。7例曾经诊断为肌营养不良而后续基因检查均未发现致病突变。肌肉活检均发现分散出现的肌纤维坏死、再生,伴随非坏死肌纤维膜补体沉积以及个别淋巴细胞浸润,其中9例出现肌纤维膜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Ⅰ阳性、8例出现肌内衣结缔组织增生、4例出现肌纤维肥大、2例出现空泡。结论儿童抗HMGCR肌病常被误诊为肌营养不良,在基因未证实的儿童肌营养不良中应当考虑到抗HMGCR肌病,检测肌炎特异性抗体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 标签: 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 坏死性肌病 磁共振成像 儿童 病理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护理专业作为医疗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传统的“3+2”教学模式,即三年理论学习和两年实践学习,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的需求。因此,将“3+2”教学模式与一体化运行机制相结合,成为当前护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护理专业“3+2”教学一体化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 标签: 护理专业 “3+2”教学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LPK3基因缺陷相关心肌病伴颅面-骨骼畸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ALPK3基因相关心肌病伴颅面-骨骼畸形患儿随诊11年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心脏磁共振成像、基因检测的特点,并以“ALPK3基因”或“ALPK3 gene”作为检索词在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0年11月的相关文献,总结ALPK3基因缺陷相关心肌病伴颅面-骨骼畸形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信息。结果患儿 女,10月龄,因“发现心脏扩大2个月”入院,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扩大、左心收缩功能减低,体检示耳低位,胸骨左缘可闻及2/6级柔和收缩期杂音,双侧通贯掌,诊断为“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经治疗,1岁1月龄时心脏大小及心功能恢复正常,但室间隔及左心室壁较正常同龄儿增厚,修正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HCM)、先天畸形综合征待诊”。8岁前心肌肥厚进展缓慢,之后明显加速。9岁完善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染色体15q25.2的ALPK3基因存在外显子1 c.721dup(p.Y241Lfs*42)移码突变和外显子10 c.4840C>T(p.R1614*)无义突变,分别遗传自其母亲和父亲,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模式,最终诊断为“ALPK3基因缺陷相关心肌病伴颅面-骨骼畸形”。随访至11岁,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室肌进行性肥厚;11岁完善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多导联ST-T改变、T波倒置,QT间期延长;心脏磁共振成像示双心室心肌肥厚,心肌钆对比剂延迟强化示左右心室壁心肌弥漫性不均匀高信号影。文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7篇,其中中文0篇,英文7篇,共报道27例ALPK3基因突变致病病例,结合本例患儿,共28例,包含24个基因突变位点,其中18例为纯合突变,10例为复合杂合突变。11例患儿病初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DCM),10例之后发展为HCM,且以疾病进展后的HCM为主;8例起病即为HCM;9例病初为DCM和HCM混合表型,其中6例进展为HCM。心电图表现为QT间期延长;心外表现包括矮身材、特殊面容、腭裂、颈蹼、关节挛缩和脊柱侧弯等。结论ALPK3基因缺陷相关心肌病伴颅面-骨骼畸形以进行性心肌肥厚为主要临床特点,精确诊断依赖分子遗传学检测,需积累更多病例进一步分析基因型-表型关系和预后评估。

  • 标签: 心肌疾病 突变 ALPK3基因
  • 作者: 孙隽 黄颐 王小冬 李文甫 安冬艳 高勇 熊慧 周在威 许雄 邓旭旭 王小清 黄辉 彭智宇 张巍 于世辉 汪亮 顾卫红 黄尚志 沈亦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年第03期
  • 机构:天津华大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300308;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518083,上海集爱遗传与不育诊疗中心 200011,赛福解码(北京)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080,北京聚道科技有限公司 100083,北京金准基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083,北京希望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02200,厦门基源医学检测有限公司,福建 360000,上海寻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800,湖南大地同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长沙 410205,北京贝瑞和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02206,上海瀚垚生物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201318,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518083,广州嘉检医学检测有限公司 510300,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 510000,深圳基因界科技咨询有限公司,广东 518000,中文人类表型标准用语联盟/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运动障碍与神经遗传病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北京协和医学院、世界卫生组织遗传病社区控制合作中心 100005,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美国波士顿 MA 02115;广西妇幼保健院广西儿童医院,南宁 530000
  • 简介:摘要基因组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变异的临床相关性解读是基于二代测序的遗传病诊断全流程的核心内容。本文探讨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数据存储和数据解读环节的流程、功能、主要参数指标及建议等,经行业内临床医师、检测实验室等相关专家讨论,对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的胚系突变的遗传病规范化检测达成了共识,以期为提高基于二代测序的遗传病诊断的同质性和可靠性提供指导。

  • 标签: 二代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流程 数据储存 数据质量控制 变异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