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银屑是免疫介导的系统性疾病。根据流行学调查资料,估计我国有超过六百万患者,中、重度银屑患者罹患代谢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银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银屑的临床特征,可分为寻常性、关节型、脓疱型及红皮型,不规范的治疗常常导致寻常性转化为脓疱型及红皮型,危及患者生命。

  • 标签: 银屑病 生物制剂 研究进展 红皮病型 皮肤性病学
  • 简介:摘要古塞奇尤单抗作为首个靶向白细胞介素23的抑制剂,在多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对中重度银屑患者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综述白细胞介素23和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在银屑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23 古塞奇尤单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统生长棒治疗合并肋骨头脱入椎管的早发性营养不良性1型神经纤维瘤脊柱侧凸(dystrophic scoliosis secondary to type 1 neurofibromatosis, NF1-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20年5月采用传统生长棒治疗20例合并肋骨头脱入椎管的早发性NF1-DS患儿资料,男13例、女7例,初次手术年龄(7.0±1.6)岁(范围4.1~9.8岁);单纯左胸弯7例、单纯右胸弯9例、双胸弯4例;1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胸椎后凸畸形。术前2例患儿存在神经症状,美国脊髓损伤协会损伤量表(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Impairment Scale,AIS)神经功能分级均为D级。术前、术后即刻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肋骨头脱入椎管比例(intraspinal rib proportion,IRP)、主胸弯Cobb角、顶椎旋转角度、顶椎偏移距离、躯干偏移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矢状面平衡及T1~S1高度。结果20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1.6±23.8)个月(范围24~99个月),共接受85次手术,其中63次为撑开手术。IRP术后(22.2%±11.3%)较术前(33.1%±17.5%)减小(P< 0.001),末次随访时(23.7%±12.4%)与术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 >0.05);主胸弯Cobb角由术前75.9°±26.7°减少至术后45.0°±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且末次随访时(41.0°±17.2°)较术后仍有改善(P< 0.05);术后顶椎旋转角度(33.0°±10.1°)较术前(39.3°±13.3°)减小(P< 0.001),末次随访时(40.1°±11.4°)较术后增大(P< 0.05);T1~S1高度由术前(259.8±70.7)mm增加至术后(296.9±78.4)mm(P=0.001),末次随访时为(339.9±83.4)mm,较术后仍有增加(P<0.001),每年增长(12.4±3.2)mm。术后顶椎偏移距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和矢状面平衡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例患儿出现10次并发症,其中椎弓根螺钉松动5次、螺栓脱落1次、断棒2次、远端交界性后凸1次、远端附加现象1次。2例术前存在神经症状的患儿,术后逐渐恢复正常(AIS分级为E级)。所有患儿在生长棒置入和多次撑开及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新发神经并发症。结论对合并肋骨头脱入椎管的早发性NF1-DS患儿,若术前AIS分级为D或E级,则采用传统生长棒治疗安全有效,可部分复位脱入椎管的肋骨头。

  • 标签: 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 肋骨 椎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