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rs-fMRI)中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的分析方法,旨在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大脑半球间VMHC的变化模式。材料与方法以PDM患者32例及健康女性志愿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人口统计学信息、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并行rs-fMRI检查,分析两组间VMHC值的差异及组间显著差异脑区的VMHC值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患者VMHC值显著增加的脑区位于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高斯随机场理论校正,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未发现此脑区与临床资料存在相关性。结论PDM患者双侧膝下皮层/眶额区同伦功能连接增强,有可能为原发性痛经产生及调节的中枢机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及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的分析方法探讨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材料与方法招募35例患者(PDM组)及41例健康女性(healthy controls,HC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疼痛及焦虑视觉模拟评分、痛经的伴随症状评分,同时采集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数据,使用DPABI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分析两组间DC值的差异及差异脑区的DC值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结果双侧额中回、左侧眶部额上回及楔前叶DC值PDM组明显高于HC组;而在左侧脑干、颞上回及颞中回PDM组DC值显著低于HC组(GRF校正,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双侧);其中PDM组右侧额中回DC值与病程负相关(r=0.383,P=0.023)。结论PDM患者月经期痛经的中枢机制中,前额叶区域可能参与了月经期大脑对疼痛认知调节的代偿性活动,而楔前叶则可能参与了中枢痛觉敏化的机制;小脑与脑干可能也参与了疼痛相关处理过程。

  • 标签: 原发性痛经 月经期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度中心性 脑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先兆偏头痛(migraine without aura,MwoA)患者发作间期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是否受损,以及针刺治疗后VMHC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54名MwoA患者和44名匹配的健康对照者被纳入研究。MwoA患者接受了为期4周的针刺治疗,而健康对照组没有任何治疗。收集所有受试者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和临床资料,比较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基线、患者针刺治疗前后VMHC的差异。最后探讨针刺调节的脑区VMHC变化与临床评分改善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woA患者双侧小脑Ⅷ区、楔叶和中央后回的VMHC明显降低(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针刺后,MwoA患者的临床指标明显改善,功能磁共振成像显示双侧楔叶减低的VMHC明显增强(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双侧楔叶VMHC的增强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双侧小脑、视觉皮层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的VMHC受损可能参与了偏头痛发作间期的中枢机制。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可增强双侧楔叶减弱的VMHC。

  • 标签: 偏头痛,无先兆 发作间期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体素-镜像同伦功能连接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罹患脑梗死患者护理期间,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后,对患者身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意义。方法:采样时间范围设置在2019.07~2022.03时间段,对我科68例脑梗死患者予以样本选取,双色球抽选法分组,对照组34例患者利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4例患者利用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纳入统计不同护理组患者(1)机体功能指标;(2)并发症发生率。结果:(1)机体功能指标:开展护理工作后,实验组较之对照组,患者研究数据优化水平积极,(P<0.05);(2)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于对照组,实施护理工作后,研究数据下降趋势显著,(P

  • 标签: []系统化护理干预模式 脑梗死 身体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