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多年前一个春日的午后,我走在学校的一排排老杨树下,被杨树花海里的小小身影吸引了,凝神望去,一个小男孩蹲在那里,仿佛在地面上找寻着什么。我悄悄走近男孩,只见到男孩手里握着几颗红、绿、褐色的杨树花,我奇怪是什么让六岁的孩子这样专注。我蹲了下去,耳朵里传来男孩的喃喃自语:“终于找到你了,你这个淘气的毛毛虫。”(这里的孩子都称呼杨树花为“毛毛虫”)随即顺着孩子的目光望过去,我的眼睛被一颗红褐色的杨树花惊艳了..随后在一次次相约探寻杨树花的秘密行动后,我俩成了忘年交。我们一起捡拾杨树花,研究杨树花,还一拍即合要把“研究成果”分享给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不断发现的欣喜中时,我们的秘密被孩子的妈妈发现了,妈妈担心影响了孩子的学习,扔掉了我们的“研究成果”。当我面露失望时,看到孩子调皮的神情,并将我拉到了学校的草坪旁,他掀起草坪边缘,满满的杨树花静静地躺在那里,我震惊了,我的心随着孩子欢呼雀跃了。

  • 标签: 世界 儿童 研究成果 毛毛虫 杨树 孩子
  • 简介: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叙述视角上极富魅力,采用了不同叙述者主客观视角转换和角心人物转换等方式讲述了一段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本文将在叙述学的视野下,从影片的叙述视角角度对其进行解析,探讨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叙述视角魅力。

  • 标签: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叙述视角 主、客观视角 角心人物
  • 简介:摘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多于儿童时期感染,其定植在胃黏膜,是引起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的重要因素。儿童H.pylori感染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根除治疗方面与成人有显著差别。本综述旨在讨论儿童与成人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根除治疗等方面的差异,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儿童H.pylori感染提供思路。

  • 标签: 儿童 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 根除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在儿童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于2017年6月-2017年12月间受种的110例接受疫苗预防接种的儿童进行护理干预研究,将入选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儿童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模式,对比两组儿童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儿童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进行统计,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接种过程中,对接种儿童儿童家属试试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升儿童在接种工作中的配合度,提升接种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系统护理 儿童 预防接种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蛙泳练习是我国学习游泳的第一泳姿,由于它的实用性和易掌握所以,在我国普遍采用。对于已经学会蛙泳的运动员要进行蛙泳继续的练习和改进,已达到动作更加漂亮、动作实效性更佳的效果是每位业余体校教练都在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7-8岁刚刚进入业校训练的小运动员应该如何提高蛙泳训练质量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为今后蛙泳小年龄运动员的训练提供科学方法和参考依据。

  • 标签: 儿童 蛙泳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整合慢性病儿童健康兄弟姐妹在与其患病同胞生活过程中的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PsycINFO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有关慢性病儿童兄弟姐妹生活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月5日。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2016)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汇集性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8项研究,提炼出32个完整的结果,将相似的结果进行归纳,得出9个新类别,最终汇总为4个整合结果,分别为整合结果1:健康的兄弟姐妹在与患病同胞生活的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负担使其身心俱疲;整合结果2:自疾病确诊以来,家庭关系和家庭内部的生活发生了变化;整合结果3:健康的兄弟姐妹感知能力有限,渴望得到信息支持和社会支持;整合结果4: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的兄弟姐妹不断进行自我调整与适应,发展了应对策略,获得了积极的个人成长。结论儿童患有慢性病会对其健康状况良好的兄弟姐妹的心理社会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建议政府、医疗卫生机构、社会公众及患儿家庭多关注慢性病儿童健康兄弟姐妹的心理社会需求和生活中的挑战,帮助其改善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促进兄弟姐妹的健康成长。

  • 标签: 慢性病 儿童 兄弟姐妹 生活体验 质性研究 Meta整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及预后,探讨MOGAD复发的标志物。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并诊断为MOGAD的患儿进行追踪,分析比较单相病程及复发病程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血清及脑脊液免疫标志物、治疗及转归。结果入组患儿共22例,其中复发病程8例(36.4%),单相病程14例(63.6%)。两组间性别、发病年龄、首次发作时临床症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影像学病灶、血清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MOG-IgG)滴度、糖皮质激素疗程、是否合并抗核抗体阳性、有无前驱感染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复发病程组多见抗体滴度持续不降甚至升高,甚至经治疗后仍有升高现象,而单相病程组无血抗体滴度升高病例,且血清抗体滴度下降者比例更高(单相病程组6/8,复发病程组2/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复发病程组患儿首次发病时脑脊液MOG-IgG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相病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相病程组1/10,复发病程组4/6,P=0.036)。两组患儿一线免疫治疗均有效,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较急性期完全或部分恢复;对8例复发MOGAD患儿中7例予吗替麦考酚酯联合免疫治疗,年复发率显著降低[加药前年复发率2.06(1.36,2.34)次/年,加药后年复发率0(0,0)次/年,Z=-3.26,P=0.001]。对服用吗替麦考酚酯患儿定期监测体液免疫状态,随访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过1/3的儿童MOGAD复发,复发MOGAD患者血清MOG-IgG持续高滴度,甚至经治疗后仍有升高现象;首次发作脑脊液MOG-IgG阳性是复发的高危因素。复发MOGAD患者应用吗替麦考酚酯维持期治疗,可降低年复发率且耐受性良好。

  • 标签: 免疫球蛋白G 脱髓鞘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儿童 复发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吗替麦考酚酯
  • 简介:摘要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2例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中,6例伴发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PSH)患儿的临床特征、花费及预后,发现伴PSH的抗NMDAR脑炎意识障碍重(入院时GCS中位评分7.5分)、意识障碍持续时间长(中位天数53 d)、住院花费高(中位花费23.0万元)、起病时神经功能损伤重(入院时mRS中位分数4分)、神经功能恢复时间长(mRS恢复至0~2分,中位时间7个月),与不伴PSH的抗NMDAR脑炎患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应重视抗NMDAR脑炎的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早期识别并干预PSH,以期减少疾病对患者神经功能的损伤及经济负担。

  • 标签: 儿童 抗NMDAR脑炎 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