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2019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共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设定其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36例为A组,其余36例为B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P<0.05);比较两组的心绞痛分级,A组低于B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缺血性心肌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患者的心绞痛症状,有必要大力推广。

  • 标签: 缺血性心肌病 严重心功能不全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治疗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华法林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以及与标准剂量强度进行效果对比。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慢性心房颤动患者 9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选择抗凝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 阿司匹林组 抗凝强度 2.0~ 3.0.;第二组 华法林 I组 抗凝强度 1.6~ 2.5;第三组 华法林 II组 抗凝强度 2.6~ 3.0。观察、记录患者 INR达标时华法林剂量、 INR值、栓塞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阿司匹林组 4例发生脑卒中,华法林 I组 华法林 II组分别为 2例、 1例。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出血 3例,发生率为 10%,华法林 I组 、华法林 II组出血分别为 2例、 4例。华法林 I组、华法林 II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是首选的抗凝药物,应用华法林时应定期监测 INR,根据 INR值调整用药剂量,权衡利弊采取个体化用药原则。    关键词: 低强度华法林;阿司匹林;心房颤动;个体化    

  • 标签: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卡维地洛治疗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3年 2月~ 2015年 3月我院收治的 66例风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 3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托洛尔药物进行治疗,给予治疗组患者卡维地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 66.67%,显著低于治疗组 93.94%,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36.36%,治疗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6.06%,两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 <0.05)。结论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心力衰竭;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心内科患者大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反应能力降低住院治疗期间,容易发生多种安全隐患,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出现伤残或死亡。本文主要分析了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在护理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探讨了减少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的途径,并得到以下结论:进行科学精心的护理,对消除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安全隐患起到了十分钟要的作用,以供参考。

  • 标签: 心内科 老年住院患者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对比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的临床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80例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与观察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起效时间、药效维持时间及出血、脑卒中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起效时间更早(P<0.05);对照组药效维持时间较观察组长。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降低患者颅内出血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起效时间更快,在预防患者出现颅脑出血等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作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新型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 作用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