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和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在中国已经上市1年余,初始对药物治疗应答的患者在后续继续治疗的过程中均可能存在失应答的情况,如何进行有效、规范的针对性处理成为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剂型、使用方法及免疫原性均与既往药物不尽相同,故针对其失应答的应对策略也应作出改变。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与UST及VDZ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探讨这两种新型生物制剂失应答的发生情况及应对策略。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失应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治疗时机对克罗恩病(CD)透壁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至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IFX治疗的活动性成人CD患者。所有患者在基线及IFX治疗后第14周行肠道超声检查。根据确诊至IFX治疗的时间,分为早期治疗组(≤12个月)和晚期治疗组(>12个月),比较两组在第14周的透壁愈合率和黏膜愈合率。透壁愈合定义为所有肠段的肠壁厚度(BWT)≤3 mm,且层次清晰、血流正常和无肠系膜脂肪增生。黏膜愈合定义为简化的CD内镜评分≤2分且无肠道溃疡。结果共纳入54例患者,早期治疗组28例,晚期治疗组26例。两组患者的基线BWT[6.0(5.3,7.0)mm比7.0(5.0,8.0)mm,Z=-0.668,P = 0.504]和简化CD内镜评分[(12.86 ± 9.26)分比(12.89 ± 7.46)分,t = -0.012,P = 0.991]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14周时,早期治疗组的BWT下降程度[3.0(1.3,3.0)mm比1.0(0,2.0)mm,Z = -2.922,P = 0.003]、透壁愈合率[39.3%(11/28)比11.5%(3/26),χ2 = 5.405,P = 0.020]和黏膜愈合率[52.2%(12/23)比20.8%(5/24),χ2 = 4.997,P = 0.025]均高于晚期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D确诊后晚期启动IFX治疗相比,早期治疗的患者更易获得透壁愈合。

  • 标签: 克罗恩病 肠道超声 透壁愈合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生物类似药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ADA生物类似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CD患者。采用哈维-布拉德肖指数(HBI)评估CD患者基线疾病活动性,并根据疾病活动情况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主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次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26周的维持缓解率及安全性报告。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活动期20例,HBI评分7(6,8)分;缓解期28例,HBI评分3(2,4)分。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为70.0%(14/20),临床缓解率为60.0%(12/20),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临床缓解率均为61.5%(8/13)。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维持缓解率为96.4%(27/28),治疗后26周维持缓解率为92.3%(12/13)。随访期间,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4.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生物类似药在短期诱导中国轻中度活动期CD患者缓解及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克罗恩病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生物类似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治疗活动期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活动期C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VDZ治疗,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1次,每次300 mg。采用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临床应答及缓解情况,采用简化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估内镜应答及缓解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所有不良反应以评价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后22周的临床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治疗后22周的临床应答率、治疗后52周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治疗后(22 ± 8)周的内镜应答率和缓解率。将既往使用过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和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的31例患者设为非Bio-naïve组,既往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4例患者设为Bio-naïve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和部分次要终点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2周,45例患者的CDAI从基线(261.4 ± 98.3)分下降至(166.6 ± 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6,P<0.01),其中64.4%(29/45)的患者达到临床应答,46.7%(21/45)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Bio-naïve组与非Bio-naïve组患者在治疗后22周的临床应答率[71.4%(10/14)比61.3%(19/31),χ2 = 0.4,P = 0.4]、临床缓解率[42.9%(6/14)比48.4%(15/31),χ2 = 0.1,P = 0.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2周,33例患者的CDAI从基线(306.9 ± 130.7)分下降至(126.6 ± 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5,P<0.01),其中39.4%(13/33)的患者达到临床应答,33.3%(11/33)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但41.4%(12/29)的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治疗后(22 ± 8)周,25例基线内镜下处于活动期患者的SES-CD评分从基线的13.0(7.0,19.0)分下降至8.0(2.5,1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2.6,P<0.05),其中40.0 %(10/25)的患者达到内镜应答,20.0%(5/25)的患者达到内镜缓解。45例患者在VDZ治疗期间新发面部皮疹1例(2.2%),新发关节疼痛2例(4.4%),没有新发活动性结核和乙肝病毒感染。结论VDZ单药对轻中度CD为主的人群具有较好的诱导缓解作用,安全性较好。既往IFX或ADA的使用未能影响VDZ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继发性失应答。

  • 标签: 克罗恩病 活动期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真实世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当今社会,现代建筑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混凝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能够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对于混凝土的检测试验与强度的评定问题分析是重中之重,它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问题。 在进行工程施工前,需要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检测,清除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使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行业要求及工程要求,以便在施工中提前做好质量控制工作,保证工程的建设质量水平。

  • 标签: 混凝土 试验检测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