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阿南坐在水塘前的老桑树下,看田野中的夕阳。夕阳里,晚归的农夫扛着锄头,远远走过。一头牛跟在他身后,脖子上挂着的铃铛,叮当—叮当—不紧不慢地响过。田边冒出几声蛙鸣,又安静了。天边,还残留着一缕晚霞。暮色渐浓,轻轻将阿南拥抱在怀里。妈妈疲惫的身影,爸爸小心翼翼探视的目光,门口挂着“安静”的心理咨询室,

  • 标签: 心理咨询室 夕阳 安静
  • 简介:2005年10月12日9时,神舟号航天飞船载着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经过近五天的飞行,神舟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成功返回祖国大地。

  • 标签: 航天员 太空 航天飞船 载人航天 成功 卫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解决APTT纠正试验Rosener指数“灰”的方法,建立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方法收录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APTT单独延长的患者样本,借助ROC曲线探索不同方案的最佳判断界值,建立联合应用1∶1和4∶1混合解决“灰”问题的方案和结果判断的临床应用路径;收录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的同类样本验证该方案和路径的诊断效能。结果传统Rosener指数判断标准对因子缺乏和抑制物的区分效能较低,建立组和验证组共49例(15%)样本位于“灰”;建立1∶1混合纠正试验Rosner指数判断因子缺乏的最佳界值为5.0%,判断抑制物的最佳界值为9.1%,对于5.0%~9.1%的样本进行4∶1混合纠正试验能明显提高低滴度抑制物的检出率;借鉴Rosner指数建立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P(1∶1混合时>10.8%和4∶1混合时>13.5%)用于判断抑制物具有时间依赖性较共识推荐的2种方案诊断效能更高。联合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对于因子缺乏和抑制物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90%,将抑制物误判为因子缺乏的比例从20.9%(9/43)下降到7.0%(3/43),将判断时间依赖性抑制物的特异性由54.2%提高至100%,准确度由63.3%提高至97.4%。结论1∶1和4∶1混合纠正试验联合应用可较好地解决“灰”问题,建立的APTT纠正试验结果判断路径,有助于APTT纠正试验的进一步推广和临床应用。

  • 标签: 活化凝血活酶时间 纠正试验 灰区 Rosner指数 孵育后延长时间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基于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DG PET-CT)3种图像勾画鼻咽癌(NPC)大体肿瘤靶(GTV)及淋巴结的差异,并以MRI为参考研究基于PET自动勾画NPC GTV的最佳标准摄取值(SUV)。方法选取拟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53例,依次获得CT模拟定位、MRI模拟定位及PET图像,在3种图像上分别勾画GTV与阳性淋巴结,分别命名为GTVMRI、GTVCT、GTVPET2.5(SUV=2.5)、LymphMRI、LymphCT、LymphPET2.5,比较不同图像确定的GTV及淋巴结差异。将MRI与PET-CT配准后,得到相交区域GTV∩2.5,依据SUV=4.0、4.5、5.0、5.6为阈值分别在PET上自动勾画GTVPET4.0、GTVPET4.5、GTVPET5.0、GTVPET5.6,比较不同GTV之间体积、相似系数(DSC)的差异。结果在3种图像中,GTVMRI分别较GTVCT增加了1.73%(P>0.05),较GTVPET2.5减小了21.34%(t=-3.52,P<0.05);LymphPET2.5的体积分别为LymphMRI、LymphCT的1.61、1.87倍(t=-4.12、-5.18,P<0.05)。PET上表现为高摄取的淋巴结体积平均为无或低摄取的4.07倍(t=5.50,P<0.05)。GTVPET4.0与GTVMRI的DSC为0.78±0.27,低于GTVPET2.5与GTVMRI的DSC(0.84±0.18),但GTVPET4.0与GTV∩2.5体积基本相当(P>0.05)。结论基于CT、MRI、18F-FDG PET-CT勾画鼻咽癌GTV及淋巴结时,MRI可更好显示肿瘤边界;而基于18F-FDG PET-CT自动勾画GTV时,推荐SUV=4.0作为阈值。

  • 标签: 鼻咽肿瘤 计算机体层成像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