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将优质护理用于临床护理中的价值。方法:将2021.4月到2022.4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随机分成两组,即研究组、常规组,前者予以优质护理,后者予以常规护理,对分别护理后患者的血糖指标以及依从性展开对比。结果:研究组的护理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的血糖指标控制情况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用于老年糖尿病患护理中,会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使患者控制好自身血糖情况,值得运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老年 糖尿病 临床护理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房颤患者脑血流与正常体检者间存在明显差异。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70例心电图提示房颤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同期正常体检患者结果对比,并将期分为房颤组与对照组,其中包括两组患者MCA、ACA、PCA、BA、VA的血管频谱形态特点及其Vs、Vd、Vm、PI值等参数。结果 房颤组70例患者中血流速度及频谱形态异常者为68例,对照组中异常者为3例,两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颅多普勒超声 房颤 脑血管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个性化的心理护理服务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在我院脑血管病救治中心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随机原则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其中研究组与参照组均为30例。将常规护理模式应用于参照组患者的护理中,结合参照组的应用将个性化心理护理运用到研究组患者的护理中,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与参照组的情绪状况相比而言更好,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脑梗死 心理护理 个性化应用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内分泌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的全面探究。方法:从我院内分泌科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选择188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时间在2021年9月-2022年9月之间,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护理安全管理的研究组,每组均为94人。结果: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研究组:跌倒1例、压疮1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13%;对照组:跌倒4例、压疮3例、感染4例、用药错误4例,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5.96%。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在两组护理满意度、SDS、生活质量评分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48±0.28)、(7.16±1.22)分,SDS评分分别为(20.66±10.24)、(38.16±10.27)分、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81.13±12.46)、(60.28±5.44)分。研究组护理满意度、SDS、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对内分泌老龄患者加强护理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研究和建设,能够给予患者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确保每一个护理阶段都达到最优效果,将护理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 标签: 内分泌科 老年住院患者 护理安全隐患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路径式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入院时间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n=47)与研究组(n=47),予以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予以研究组患者路径式护理,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Barthel评分与PANSS评分在干预前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常规组干预后相比,研究组Barthel评分较高,PANSS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5.74%)明显较常规组(76.60%)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路径式护理干预模式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可以加快患者症状恢复,促进护理满意度及日常自理能力提升。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老年 路径式护理 日常自理能力
  • 作者: 张榴红 周婷 黄峥 张娴 张才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徐州 221006,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医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191,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放疗科,徐州 221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和元认知在妇科肿瘤患者躯体症状与恐惧疾病进展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ear of progression questionnaire-short form,FoP-Q-SF)、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元认知问卷(metacognition questionnaire,MCQ)、躯体症状量表(somatic symptom scale,SSS)对208名妇科肿瘤患者进行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SPSS PROCESS宏程序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妇科肿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得分(32.41±10.43)分、抑郁得分(6.43±4.17)分、焦虑得分(7.51±4.10)分、元认知得分(68.44±16.04)分、躯体症状得分(20.58±15.70)分,48.56%的患者存在功能失调的恐惧疾病进展。相关分析显示,恐惧疾病进展与躯体症状(r=0.394,P<0.01)、焦虑(r=0.640,P<0.01)、抑郁(r=0.533,P<0.01)、元认知(r=0.489,P<0.01)均呈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焦虑抑郁情绪和元认知在妇科肿瘤患者躯体症状和恐惧疾病进展之间起完全链式中介作用。躯体症状对恐惧疾病进展的总效应为0.320;躯体症状通过影响焦虑情绪,进而影响元认知,间接影响恐惧疾病进展,中介效应值为0.242;躯体症状通过影响抑郁情绪,进而影响元认知,间接影响恐惧疾病进展,中介效应值为0.212。结论妇科肿瘤患者的躯体症状可以通过焦虑/抑郁和元认知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恐惧疾病进展。

  • 标签: 妇科肿瘤 恐惧疾病进展 元认知 焦虑情绪 抑郁情绪 躯体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对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 于本院抽选2020年1月到2022年2月间收治的62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手术室干预性护理。就下肢DVT情况、满意度展开观察。结果 观察组下肢DVT概率是3.23%,同对照组19.35%相较更小,P

  • 标签: 手术室干预性护理 胆囊切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智觉知干预模式对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心理状况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接受CAR-T治疗的MM患者84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CAR-T治疗期间行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心智觉知干预模式,干预时间为8 w,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创伤后成长、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A)、汉密尔顿抑郁评分(HAMD)、屈服评分、回避评分显著下降(t=5.635、7.111、5.920、4.776,P<0.01),干预后观察组创伤后成长总评分、面对评分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较对照组明显提高(t=18.436、5.896、8.907,P<0.05)。结论心智觉知干预模式能有效减轻MM患者CAR-T治疗期间不良情绪,促使患者创伤后成长,使患者能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心智觉知干预模式 嵌合抗原受体T淋巴细胞 多发性骨髓瘤 心理状况 创伤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