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胎盘病理学是借助胎盘的形态学来反映孕期母体和胎儿的健康状态,而对胎盘本身疾病的诊断是次要的,其临床意义包括为产妇和新生儿的即时治疗提供依据,对可能重复出现的产科疾病进行预测,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解释和对遗传异常的提示。2016年国际胎盘工作小组制定了阿姆斯特丹胎盘共识,将胎盘病理分为绒毛膜羊膜炎、母体-胎盘灌注异常、胎儿-胎盘灌注异常和病因不明的慢性绒毛炎4个主要方面的疾病谱,分别具有不同的临床意义。这一共识有助于病理诊断的规范,也为临床医师理解胎盘病理提供了帮助。由于胎盘病理对母、胎健康的反映是间接的,所以在临床实践中,结合临床表现和胎盘病理,才能达到对产科疾病诊疗的指导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罕见部位(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2019年诊治的3例分别发生在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实片状、梁状、腺管状、乳头状,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肺、胆囊及膀胱原发的肝样腺癌十分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妇科病理学形成于19世纪后期,从早期的探索开始,就极大地推动了妇科学的发展。在130多年的发展完善中,妇科病理工作者始终结合当时先进科学技术,和妇科学者密切合作,使得妇科病理学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科学体系。我国妇科病理学起步晚,不同医院差距大,面临着普及与提高的双重任务。未来,国内妇科病理学需要重点关注并解决以下问题:(1)不断提高女性下生殖道鳞状上皮内病变和宫颈原位腺癌的诊断准确率;(2)关注激素相关病变尤其是瘤样病变的正确诊断;(3)关注临床痛点,解决临床治疗不断的新需求;(4)积极使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5)规范诊断术语及提供必需的预后参数。

  • 标签: 妇科病理学 历史 培训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例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及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分型检测,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患者年龄分别为35岁和29岁,临床表现为反复阴道流血和急腹症症状。HE切片显示肿瘤中含有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层成分,例1的未成熟成分表现为幼稚的间叶组织,未见神经组织;例2见原始神经外胚层组织。2例均见卵黄囊瘤成分。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肿瘤细胞SALL4、Glypican3阳性、CDX2局灶阳性、甲状腺转录因子1局灶阳性。STR检测结果显示例1肿瘤组织的遗传接合性为杂合性,例2为纯合性。结论子宫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未成熟畸胎瘤合并卵黄囊瘤)非常罕见,形态学、免疫表型、分子病理学分析相互结合方可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及联合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胎盘病理学检查对于判断围产儿死亡原因,促进围产和胎儿医学进步具有重要价值。胎盘病理学是外科病理学重要分支之一,但显然有别于外科病理学常用的诊断路径。胎盘病损以各种原因导致的母胎灌输不足、炎症和遗传异常等为主,功能性形态改变更为常见,需要密切联系母体和胎儿/新生儿情况,才能给出合理的解释。遵循正确的胎盘病理诊断方法,结合现代影像学和遗传学取得的进步,将为胎盘病理学开启一个新时代。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利凡诺相关的胎盘继发病理改变,及其与原发胎盘病变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病理科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利凡诺引产病例85例,对照组为同时期孕周相匹配的自然流产或早产病例81例。病理诊断采用国际胎盘工作组2016年制定的Amsterdam共识所推荐的胎盘诊断术语,比较分析各类病变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利凡诺组孕妇年龄(30.5±4.1)岁(22~41岁),对照组(30.9±4.3)岁(22~44岁),两组胎龄分别为(23.2±3.5)周(17~35周),(23.3±2.8)周(17~33周)。利凡诺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出现比率为91.8%,明显高于对照组(63.0%,P<0.05)。其中急性绒毛膜羊膜炎中母源性炎性反应期别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期(绒毛膜板下炎)的比率分别为61.0%和28.6%(P<0.05),且炎性细胞更密集。急性蜕膜炎也更多见于利凡诺组(27.1%比13.6%,P<0.05)。而胎儿炎症反应(绒毛膜板血管炎和脐血管炎)、母体血管灌注异常(绒毛间隙狭窄/粘连、纤维素沉积、蜕膜动脉病、胎盘梗死、胎盘后血肿)以及胎儿血管灌注异常(绒毛间质出血、无血管绒毛)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凡诺引起的化学性绒毛膜羊膜炎表现为低期别及高级别的母源性炎症反应。利凡诺使用与胎儿的炎症反应、母体灌注异常、胎儿灌注异常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故出现相应的形态学提示可能由原有的胎盘病变导致。

  • 标签: 绒毛膜羊膜炎 引产 利凡诺 胎盘病理 Amsterdam胎盘诊断小组共识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 。方法:选取 本院(在 2017 年 10 月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0 例 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对照组(应用盐酸利多卡因治疗方法)和实验组(应用 胺碘酮 治疗 方法),每组均为 30 例。 采用统计学分析 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 QRS 波时间、不良反应(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实验组 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心率、 QRS 波时间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实验组 心动过缓、胃肠道反应以及浅脉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对照组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 P < 0.05 ) 。结论: 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价值 显著。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