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及Willis环变异情况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六院、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1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诊断为急性颈内动脉末端闭塞且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根据闭塞位置将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为Ia、Ib、L及T型4型。通过治疗90 d后患者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158例中预后良好组患者58例,预后不良组患者100例。与预后不良组患者比较,预后良好组患者年龄明显偏低,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偏低,房颤比例明显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颈动脉闭塞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Ia型患者比例最高,T型最低,分别为75.9%和3.4%。2组患者Wills环变异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0.342,95%CI:0.127~0.919,P=0.033;OR=0.066,95%CI:0.005~0.803,P=0.033)。结论房颤及颈内动脉末端闭塞分型为T型患者更易出现不良预后。

  • 标签: 颈内动脉末端闭塞 Willis环 机械取栓 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病原体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mNGS)检测流程高度复杂,对环境、设备和人员技术能力要求高。如何在本地化有序发展、规范管理及合理使用mNGS技术,是从业者必须审慎对待的科学课题。本文对mNGS医院实验室本地化系统的建立模式,检测系统的分析性能确认,来自生物因子、检测流程、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信息传输的风险管理,以及适用于临床的病原体数据库、生物信息学分析人才和诊断报告的需求等几个层面的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促进mNGS在医院内规范应用和健康发展。

  • 标签: 宏基因组 病原体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筛选对结核病诊断有辅助意义的代谢性生物标志物。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的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上海市肺科医院和上海市东方医院的102例结核病患者[男49例,女53例,年龄为40.0(24.0,48.5)岁]、100例就诊于上海市东方医院经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TB-IGRA)检测为阳性者[男55例,女45例,年龄为44.0(37.0,52.0)岁]和96名健康体检者[男55例,女41例,年龄为43.0(32.2,52.8)岁]。采用UPLC-Q-TOF/MS技术分别检测其血浆中的小分子代谢物,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及单变量统计分析t检验方法筛选活动性结核病患者血浆中主要的差异代谢物,并对代谢差异物进行单变量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计算曲线下面积值及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所有样本检测得到10 266个变量,经人类代谢组数据库检索定性,初步鉴定出1 153种物质。3组样本两两比较后,将同时满足VIP>1和P<0.05的差异代谢物绘制韦恩图,得到的交集中含有38种主要差异代谢物。ROC曲线评估38个主要差异代谢物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效能,发现乳酸、多巴胺、9-十五碳烯酸及12,13-二羟基亚油酸在诊断活动性结核病时,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92、0.98、0.94和0.94,特异度均大于90%,敏感度均大于80%,4种代谢标志物联合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均为94%。结论筛选出的4种代谢标志物乳酸、多巴胺、9-十五碳烯酸及12,13-二羟基亚油酸对结核病的诊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 标签: 结核病 代谢组学 生物标志物 诊断效能评价
  • 作者: 吴文娟 张祎博 陈尔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感染控制科,上海 200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控制科,上海 20002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办公室,上海 200025
  • 简介:摘要在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株的新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为彻底快速阻断疫情在社会面的传播,大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舱医院在隔离收治轻症及无症状感染者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在方舱医院内的传播风险,从方舱建筑设计到医院运行中各类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都应主动识别风险来源、开展风险评估,实施综合感染预防控制风险应对措施,及时监督检查和再评估,以预防职业暴露和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方舱医院 感染预防控制 风险管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igh样综合征起病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的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018年1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及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例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基因结果等资料进行收集并回顾性分析。以“MOCS2”“钼辅因子缺乏症”“Leigh-like syndrome,MOCS2”“molybdenum cofactor deficiency, Leigh-like syndrome”分别在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PubMed建库至2020年9月进行文献检索并文献复习。总结MOCS2基因相关钼辅因子缺乏症表型及基因型特点。结果患儿 男,7月龄14日龄,因“咳嗽6 d,姿势异常4 d,发热2 d”于2018年12月收入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患儿姿势异常表现为“角弓反张”样,伴吞咽困难,无惊厥发作,发病前发育基本同正常同龄儿。否认围生期缺氧窒息史,父母非近亲婚配。辅助检查示血乳酸轻度增高;血尿酸明显降低;尿代谢筛查示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水平增高;头颅磁共振成像提示双侧苍白球、大脑脚对称斑片样T2加权相、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高信号。诊断为Leigh样综合征,予鸡尾酒疗法及对症治疗好转不明显。完善全外显子组测序示受检者携带MOCS2基因c.19G>T(p.Val7Phe)纯合变异,父母携带c.19G>T杂合变异,该位点为文献已报道的致病位点,可导致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文献检索加上本例共收集41例MOCS2基因相关钼辅因子缺乏症患者,30例信息完整,其中23例(77%)新生儿期起病,表现为难治性癫痫,发育落后等,血尿酸明显降低,尿黄嘌呤、次黄嘌呤升高,头颅影像学提示脑萎缩,囊状脑软化等,神经系统受累程度重。7例发病年龄在5月龄至23岁,4例发病前发育正常,均在诱因下出现急性神经系统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均有基底节受累。30例中3例临床表型相对较轻,可简单交流及独走或扶走。结论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罕见,多数表型严重预后不良,但也有部分患儿临床表型相对较轻。MOCS2基因变异所致钼辅因子缺乏症B型可表现为Leigh样综合征的代谢性脑病,早期发育可正常,感染后进行性加重;血尿酸降低,尿黄嘌呤和次黄嘌呤增高为其生化特征,发现MOCS2基因变异可确诊。

  • 标签: Leigh病 低尿酸血症 MOCS2基因 钼辅因子缺乏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胰腺癌TNM分期,比较CT与MRI对胰腺导管腺癌(PDAC)TNM分类、分期评估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0月至2019年10月连续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诊治的105例PDAC患者资料。共纳入符合标准52例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0例,年龄范围45 ~ 84岁,平均年龄66.1岁。以第8版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胰腺癌TNM分期为参考标准,比较CT和MRI对PDAC TNM分类及分期的准确率。结果52例PDAC患者中,43例切除肿瘤最大直径(3.4±1.2)cm,CT、MRI测得肿瘤最大直径(3.3±1.2)cm、(3.3±1.4)cm。CT、MRI测得肿瘤最大直径与切除标本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手术病理分类,CT评价T、N和M分类的准确率分别为97.7%(42/43)、79.1%(34/43)和9例均正确;MRI分别为97.7%(42/43)、76.7%(33/43)和9例中8例正确。CT与MRI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病理分期,CT分期准确率为82.7%(43/52),MRI为76.9%(40/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对PDAC的TNM分类、分期评估效果相仿,两种影像检查对T、M分类评估准确性更高。

  • 标签: 胰腺肿瘤 TNM分期 CT检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慢性肺曲霉病发病隐蔽易被其基础疾病掩盖不易诊断,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高。指南建议将曲霉IgG抗体检测作为诊断慢性肺曲霉病的关键指标。但是目前大多数曲霉IgG抗体临床数据来自欧洲国家,中国人的曲霉特异性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仍有待确定。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适合本实验室的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0月至12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成年人,收集血清,采用丹娜曲霉IgG抗体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进行测定,测定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28-A3c的方法,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本实验室的生物参考区间。结果最终纳入291名患者健康个体,中位年龄37岁(19岁~82岁),其中男141名,中位年龄38岁(19岁~82岁),女150名,中位年龄38岁(20岁~78岁)。男性和女性健康成年人血清曲霉IgG抗体水平分别为20.579(43.618) AU/mL 28.387(48.158) A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因此依据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建立参考区间。最终,曲霉IgG抗体水平参考区间为男性<111.405 AU/mL,女性<181.888 AU/mL。结论根据不同性别初步建立了该实验室血清中曲霉IgG抗体的生物学参考区间,为临床的相关疾病诊断提供了参考标准。

  • 标签: 生物参考区间 曲霉IgG抗体 慢性肺曲霉病
  • 作者: 吴文娟 李敏 汤一苇 李冬 关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21
  • 出处:《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08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上海 20012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127,中国塞沛/丹纳赫诊断平台,上海 200335,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65,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40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但是境外输入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传染源不明、传播途径难以彻底切断以及易感人群众多等因素,决定了新冠肺炎疫情可能长时间存在。因此,预防控制工作将是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坚持应急处置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的原则,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回顾过去,这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了我国医院检验科在公共卫生救治体系中的职责定位不明、临床实验室硬件建设薄弱、专家介入滞后等问题,本文反思了医院检验科在本次抗疫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完善疫情后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下的检验科的建设。

  • 标签: 公共卫生 医学检验科学 医学检验人员
  • 作者: 吴文娟 何丽华 刘波 王莉 雷撼 向准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医学检验科,上海 200123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感染管理科,上海 200120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管理科,南京 210029 ,陕西省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西安 710068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呼吸科,上海 200123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北京 100044
  • 简介:摘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中,建设大型方舱医院,对轻症确诊患者"应收尽收",十分重要。而做好方舱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防止疫情传播,是方舱医院救治工作中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障。作者以武汉市东西湖方舱医院运行流程为线索,对个人防护、环境卫生管理、使用后物品管理、职业暴露处置和出院患者管理等方面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探讨,并分析运行中的常见问题,以期为其他方舱医院或临时救治机构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方舱医院 医院感染 应急管理
  • 简介:摘要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是转移性黑色素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是精准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关键。循环肿瘤DNA作为一种无创性的"液态活检"手段,因其对基因突变的高度敏感性、特异性,以及可以被定性、定量和追踪等优势,在监测转移性黑色素瘤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过程中的疾病进展、疗效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黑色素瘤 分子靶向治疗 循环肿瘤DNA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与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壶腹周围癌(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9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收治的81例PAC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2例,女29例;平均年龄为62岁,年龄范围为41~80岁。观察指标:(1)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情况。(2)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情况。(3)CT与MRI检查对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一致性评价。(4)PACs相邻器官侵犯辅助及特征影像征象。(5)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比较。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及其曲线下面积检验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准确性。一致性比较采用κ检验。结果(1)手术和病理学检查情况:81例患者中,76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5例行姑息性胃空肠吻合或胆道引流联合病灶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包括胰腺、十二指肠、淋巴结等。81例患者中,胰头癌35例,其中26例有十二指肠侵犯,9例无十二指肠侵犯。23例壶腹癌患者,其中17例有十二指肠侵犯,4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2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7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乳头型4例、管壁浸润型13例),其中8例有胰腺侵犯,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有胰腺侵犯及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患者肿瘤病理学类型均为管壁浸润型。6例十二指肠癌患者,其中4例有胰腺侵犯,2例无胰腺侵犯。(2)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情况:81例患者,35例胰头癌CT和MRI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25例,无十二指肠侵犯10例。23例壶腹癌CT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17例,有胰腺侵犯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MRI检查评估有十二指肠侵犯15例,有胰腺侵犯2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2例。17例远端胆管癌CT检查评估有胰腺侵犯8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8例;MRI检查评估有胰腺侵犯9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1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7例。6例十二指肠癌CT与MRI检查评估各有胰腺侵犯3例,无胰腺侵犯3例。(3)CT与MRI检查对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一致性评价:2位阅片者对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均为好(κ=0.868,0.701,0.881,P<0.05);对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CT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差(κ=0.333,P>0.05)。2位阅片者对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好、好、一般(κ=0.860,0.747,0.643,P<0.05);对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MRI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评价为差(κ=0.333,P>0.05)。(4)PACs相邻器官侵犯辅助及特征影像征象:25例CT与MRI检查有十二指肠侵犯的胰头癌患者中,在充盈良好的十二指肠背景下,12例于阴性对比CT胰胆管成像中可见局部管腔形态改变或肠皱襞模糊、消失;14例于T2加权成像或MRCP检查可见与阴性对比CT胰胆管成像类似征象。17例远端胆管癌患者中,CT与MRI检查有胰腺侵犯的患者均为管壁浸润型,表现为胆管壁局限增厚并显著强化伴管腔缩窄,且与胰腺分界不清晰,胰腺实质内出现类似病灶的高密度或高信号影,似肿瘤"透壁"征象。1例有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患者,CT与MRI检查均呈现局部肠管壁出现异常增厚、强化。4例无十二指肠和胰腺侵犯乳头型远端胆管癌病灶呈管腔内生长,CT与MRI检查均可见病灶与周围胰腺组织分界清晰且强化弱于浸润型。(5)CT与MRI检查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的比较:CT检查评估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灵敏度分别为92.3%、90.5%、88.9%、75.0%,特异度分别为88.9%、50.0%、87.5%、100.0%,准确度分别为0.906、0.702、0.882、0.875。MRI检查评价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灵敏度分别为88.5%、85.7%、88.9%、75.0%,特异度分别为77.8%、50.0%、75.0%、100.0%,准确度分别为0.831、0.679、0.819、0.875。胰头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灵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140,0.141,0.444,P>0.05);壶腹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灵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63,P<0.05)。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特异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21,2.000,3.429,P>0.05);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十二指肠癌相邻器官侵犯的CT与MRI检查结果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67,0.273,0.559,0.000,P>0.05)。结论CT与MRI检查均可用于术前评估PACs相邻器官侵犯,两者特异度与准确度相当,但CT检查评估壶腹癌相邻器官侵犯灵敏度更高。

  • 标签: 壶腹周围肿瘤 相邻器官 侵犯 断层摄影,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总结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特点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9年10月经病理证实的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的X线、CT和MRI,分析影像学表现包括:发病部位、骨质破坏情况、病变内的骨质密度、病变区的MR信号特点及周围侵袭性特点。结果13例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为2~52岁,中位年龄27岁。本组13例的发病部位是长骨8例,髂骨3例,椎体及跟骨各1例。长骨常见于干骺端,可累及骨干及骨端。丝瓜瓤型6例,溶骨型3例,混合型3例,骨旁型1例。病变区内的CT值30~60 Hu(6例CT值大于45 Hu)。具有MRI检查的8例患者中5例表现为T1WI呈不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等或高信号,其内可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区域;3例病变区呈均匀长T1长T2信号。13例DFB中9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结论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纤维瘤具有侵袭性,以丝瓜瓤型多见,病变区存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骨肿瘤 纤维瘤 结缔组织增生 影像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