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一体黏合骨支架亲水性、组织相容生物安全。方法聚乳酸-乙醇酸(PLGA)/β磷酸三钙(β-TCP)骨支架作为对照组,两组支架均通过快速成型方法制作。亲水性通过吸水率检测;细胞在支架上的增殖能力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成骨分化能力通过碱性磷酸酶检测;体外生物安全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毒性试验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一体黏合骨支架吸水率[(25.2±0.6)%]显著高于对照组[(2.7±0.2)%,t=17.000,P<0.01,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3、8、13 d后MTT比色法测定值分别为0.16、0.33、0.75和0.14、0.20、0.45,结果显示共培养的第3~13天,细胞在两组支架上数量均显著增加(t=5.50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8天开始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6.5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第3、8、13天,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值分别为62、151、228和39、84、121细胞在两组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均显著提高,细胞在一体黏合骨支架上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100,P<0.05,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在两组支架共培养2、4、6、8 d后吸光度值分别为0.323、0.523、0.752、0.931和0.328、0.521、0.753、0.932,细胞毒性试验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00,P>0.05,n=3)。结论一体黏合骨支架具有良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生物安全

  • 标签: 支架 生物相容性 生物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研究探讨细胞骨架调节剂(lncRNA cytoskeleton regulator,CYTOR)对脊索瘤CM-319和U-CH1细胞生物学行为,包括增殖、迁移和侵袭,及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脊索瘤组织和髓核组织中CYTOR和miR-24-3p的表达采用qRT-PCR检测。将人脊索瘤细胞株CM-319和U-CH1分为si-NC组(转染si-NC)、si-CYTOR组(转染si-CYTOR)、miR-NC组(转染miR-NC)、miR-24-3p组(转染miR-24-3p)、si-CYTOR+anti-miR-NC组(共转染si-CY-TOR和anti-miR-NC)、si-CYTOR+anti-miR-24-3p组(共转染si-CYTOR和anti-miR-24-3p)。Western blot检测增殖、迁移侵袭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测定CM-319和U-CH1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不同剂量放射处理后细胞存活分数,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CYTOR和miR-24-3p的调控关系。结果检测20个脊索瘤组织和20个髓核组织样本,结果发现,lncRNA CYTOR在脊索瘤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髓核组织(t=19.837,P<0.05),miR-24-3p在脊索瘤组织中表达量显著低于髓核组织(t=22.061,P<0.05);抑制CYTOR表达和过表达miR-24-3p均可抑制CM-319和U-CH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结果表明,lncRNACYTOR靶向负调控miR-24-3p的表达;抑制miR-24-3p逆转了抑制lncRNA CYTOR对CM-319和U-CH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放射敏感性的作用。结论lncRNA CYTOR通过靶向调控miR-24-3p表达抑制CM-319和U-CH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增强细胞放射敏感性。lncRNA CYTOR是脊索瘤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 标签: 脊索瘤 细胞骨架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分析 肿瘤侵润 辐射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LOC730101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将体外培养的U2OS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培养)、阴性组(转染阴性对照)和干扰组(转染靶向LOC730101的干扰序列),采用RT-PCR检测细胞中LOC730101表达,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 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波形蛋白(Vi- mentin)、N-钙黏附素(N-cadherin)、E-钙黏附蛋白(E-cadherin)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 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 (MMP-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干扰组细胞中LOC730101表达水平(干扰组、对照组分别为0.25±0.03、1.00±0.06,下同)、细胞成活率[(57.65±3.26)%、(100.00±7.39)%]、克隆形成率[(13.03 ± 2.12)%、(25.35±3.58)%]、侵袭细胞数(51.36±3.48、92.85±6.62)、迁移细胞数(77.15 ± 5.05、136.92 ± 15.35)和细胞在S期[(20.54±2.15)%、(28.15±2.38)%]、G2/M期所占百分比[(16.87±2.12)%、(23.36±3.12)%]以及细胞中Vimentin (0.52 ± 0.04、1.17 ± 0.13)、N-cadherin (0.31 ± 0.03、0.65 ± 0.04)、β-catenin (0.42 ± 0.03、0.73 ± 0.04)、c-Myc (0.29±0.03、0.65±0.03)、Cyclin D1 (0.26±0.02、0.58±0.04)、MMP-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5± 0.03、0.86±0.06)均明显降低,而细胞在G0/G1期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2.62±5.15)%、(48.46±3.65)%]以及细胞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06、0.38±0.03)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阴性组的各指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调LOC730101可抑制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骨肉瘤 LOC730101 细胞增殖 侵袭 迁移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U2OS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钢板联合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成人股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骨不连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8例,女7例,年龄18~63岁,骨折后采用钢板固定者21例,髓内钉固定者14例。髓内钉固定者,取出原内固定,钢板内固定者,根据具体情况行取出或保留原内固定,采用双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35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5~140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200 ml,其中保留原钢板者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9个月。随访期间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无切口感染、切口不愈合、再骨折等并发症。术后末次随访HSS膝关节评分[(86.77±8.41)分]、优良率(91.43%)优于术前[(51.26±10.79)分、5.71%]。结论双钢板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术后非感染骨不连,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植骨 锁定加压钢板,双钢板 非感染性骨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