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比格犬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横断(ACLT)骨关节炎模型探究关节软骨下骨重塑的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本研究选取8周岁,雄性,体重10~15 kg的比格犬,将18只犬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骨关节炎(OA)模型组。通过离断犬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构建关节不稳的OA模型,术后16周后处以安乐死,取材。通过番红固绿染色和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学会-改良Manking(OARSI-Modified Manking)评分评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采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分析软骨下骨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分离度(SP.Tb)、骨小梁模式因子(Tb.Pf),通过经免疫染色测定软骨下骨中pSmad2/3,Osterix和CD31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结果OA模型组肉眼可见多处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退变,番红固绿染色显示关节软骨龟裂,但尚未侵犯深层结构,OARSI-Modified Manking评分显著升高(4.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3,P<0.01)。Micro-C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A模型组的软骨下骨BV/TV显著高于对照组(0.4±0.3),而SP.Tb和Tb.P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3±0.1、-2.0±3.5),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24、2.519、3.393,P<0.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OA模型组的外周血中含有高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TGF)-β1(81.7±5.1),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80,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OA模型组的关节软骨下骨髓腔中聚集了大量的pSmad2/3+MSC、Osterix+成骨前体细胞和CD31+血管内皮细胞(109.9±3.9、70.5±1.8、26.8±1.8),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14、-42.475、-8.937,P<0.05)。结论比格犬膝关节OA的软骨下骨中出现异常骨重塑,其中活跃的骨吸收和TGF-β1/Smad2/3通路是疾病发生与发展中的关键靶点。

  • 标签: 骨关节炎 计算机断层扫描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治疗慢性肠球菌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采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连续治疗的9例慢性肠球菌PJI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女性7例;年龄(63.9±11.7)岁(范围:43~76岁);体重指数(23.6±4.3)kg/m2(范围:18~30 kg/m2)。其中髋关节置换8例,膝关节置换1例;既往有抗菌药物用药史6例,合并窦道5例。所有患者术中留取关节液、假体周围感染组织和假体超声震荡液,行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术中对感染病灶彻底清创,取出感染假体,更换新的关节假体,放置术区引流管,髋关节留置抗菌药物用药管,膝关节行穿刺用药。在单一菌PJI中,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每天1次);在混合菌PJI中,术后静脉滴注万古霉素(1.0 g,每12小时1次)联合关节腔万古霉素(0.5 g,每天1次)+亚胺培南/美罗培南(0.5 g,每天1次),后两者用药时间间隔12 h。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或美国膝关节协会(KSS)评分评估髋、膝关节功能。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评分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0±39)个月(范围:24~110个月)。屎肠球菌感染2例,粪肠球菌感染7例;单一菌感染7例,混合菌感染2例。肠球菌耐药率前3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红霉素(5/9)、四环素(4/9)、环丙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3/9);肠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本组静脉抗菌药物的用药时间为(14±1)d(范围:13~17 d),关节腔抗菌药物用药时间为(15±2)d(范围:11~20 d),出院后口服抗菌药物用药时间(2±1)个月(范围:1~3个月)。1例混合菌PJI治疗失败,失败率为1/9。末次随访时,8例髋关节PJI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3±6)分升至(84±6)分(t=-11.899,P<0.01);1例膝关节PJI患者KSS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3分升至85分,整体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5分升至80分。治疗期间无引流管所致的髋关节窦道形成、膝关节穿刺处无皮肤坏死或关节液外漏;无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慢性肠球菌PJI采用一期翻修术联合万古霉素关节腔用药有望取得良好的感染控制率及关节功能,但对于混合菌PJI治疗仍需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关节炎,感染性 抗菌药 一期翻修术 万古霉素 关节腔用药 肠球菌 关节假体周围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PJ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髋、膝关节置换或翻修术的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58例,女性110例,年龄(58.6±14.5)岁。其中慢性PJI患者48例(膝关节21例、髋关节27例),无菌性松动患者57例(膝关节16例、髋关节41例),正常随访患者63例(膝关节28例、髋关节35例)。收集患者血D-二聚体、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髋、膝关节慢性PJI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D-二聚体、ESR、CRP诊断髋关节和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效力。结果慢性PJI组膝关节D-二聚体水平[M(QR)]为1 040(1 140.5)μg/L,高于慢性髋关节PJI患者的435(605)μg/L(Z=3.169,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诊断膝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370.5 μg/L,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4.1%;CRP最佳截断值为9.3 mg/L,灵敏度为95.2%、特异度为90.9%,ESR最佳截断值为33 mm/h,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88.6%。诊断髋关节慢性PJI的D-二聚体最佳截断值为294 μg/L,诊断的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6%;ESR最佳截断值为45 mm/h,诊断的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97.4%;CRP最佳截断值为8.1 mg/L,诊断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84.2%。结论D-二聚体对膝关节慢性PJI的诊断价值要高于髋关节慢性PJI,但D-二聚体诊断膝、髋关节慢性PJI的价值不优于ESR、CRP。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 D-二聚体 假体周围感染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