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多元主体评价的概念是幼儿园的管理者、教师、幼儿以及其家长都是参与幼儿发展评价的人员,评价的过程中需要各方人员共同参与、相互协作完成。基于多元主体的背景下,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幼儿园管理者及家长需要从多情境、多方位的搜集幼儿发展信息,通过民主、科学、公正的切入点进行幼儿发展评价。本文将简要阐述多元主体评价的概念以及提升幼儿发展评价质量的相关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自动化的迅速发展,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在钢铁厂的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钢铁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和高温、高湿等恶劣工作环境的存在,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面临着挑战。本文通过对钢铁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进行研究,旨在提供改进和优化设备运行的建议,以提高钢铁厂生产过程的效率和稳定性。

  • 标签: 钢铁厂 电气自动化 控制设备 可靠性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我国疟疾消除后阶段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估疟疾输入风险提供参考工具。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初步建立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国内18名疟疾防治专家,采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展开2轮专家咨询,请专家对每项指标的重要性、可操作性、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进行打分,并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意见协调系数,筛选指标后计算各指标权重。分别采用克朗巴哈α系数,权威系数和因子分析评价指标体系内在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结果13名专家完成2轮咨询,最终构建包含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和44个三级指标的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2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2%(13/18)和100%(13/13)。对于各项指标重要性评分和可操作性评分的Kendall协调系数值分别为0.22和0.25,均具有显著性。指标体系重要性评分、可操作性评分、熟悉程度评分和判断依据评分的克朗巴哈α系数值分别为0.938、0.945、0.983、和0.962。各二级指标条目下归一化权重值居第1位的三级指标分别为境外感染风险中的入境人员是否严格执行防护措施(0.048 1)、虫媒特征中的当地媒介能量(0.019 8)、自然因素特征中的当地海拔(0.028 5)、外部暴露风险中的来源国抗疟药物可及性(0.034 2)、境内传播风险中的当地与来源国的地理位置关系(0.050 1)和内部防控能力中的多部门联合防控机制(0.044 6)。结论所构建的疟疾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可为消除疟疾后防止其输入后再传播、巩固疟疾消除成果提供参考工具。

  • 标签: 输入性疟疾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德尔菲法
  • 简介: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推进,以重大传染病疫情为代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已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一大挑战。文章简述了我国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介绍国际上两种内容架构完整且应用范围广泛的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并比较、讨论不同评估工具的优劣,以期为我国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工具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急管理 评估工具 联合外部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疟疾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与我国签订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其疟疾发病率的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采用2019年疟疾年龄标准化发病率描述流行现状;计算发病率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分析2013-2019年疟疾发病率的变化趋势。结果在145个国家中,有疟疾流行的国家74个(51.03%),主要位于非洲(60.81%,45/74)和亚洲(22.97%,17/74)。2019年疟疾发病率≥10 000/10万的国家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96.15%,25/26)。2013-2019年,32个(43.24%)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下降趋势,23个(31.08%)国家疟疾发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19个(25.68%)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佛得角(EAPC=151.46,95%CI:47.15~329.71)、南非(EAPC=98.61,95%CI:32.11~198.58)和纳米比亚(EAPC=78.03,95%CI:54.30~105.42)。结论大约半数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疟疾流行,其中1/4的国家疟疾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应继续加强疟疾尤其是输入性疟疾的防控工作,以巩固消除疟疾的成果。

  • 标签: 一带一路 疟疾 发病率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登革热流行现状及2013-2019年登革热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登革热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数据,描述2019年“一带一路”区域登革热流行现状,并计算2013-2019年ASR的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评估流行趋势。结果2019年GBD登革热数据显示1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93个(64.14%)国家有登革热流行。2019年登革热发病率>3 000.00/10万的国家共有11个,9个国家在大洋洲;其次16个国家发病率在1 000.00/10万~2 999.99/10万,10个国家在亚洲。非洲(58.14%,25/43)、北美洲(72.73%,8/11)及南美洲(66.67%,4/6)等区域的多数国家发病率在500.00/10万~999.99/10万。大洋洲90.00%(9/10)的国家登革热发病率为上升趋势,斐济上升趋势最明显(EAPC=18.22,95%CI:12.91~23.77);其次亚洲18.18%(4/22)的国家登革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菲律宾上升趋势最明显(EAPC=3.09,95%CI:1.74~4.45);非洲4.65%(2/43)的国家登革热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塞舌尔上升趋势最明显(EAPC=18.20,95%CI:7.82~29.58);南美洲及北美洲国家登革热发病率无明显变化。结论2019年超过60%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存在登革热流行,大洋洲多数国家发病率较高,且处于上升趋势;其次亚洲、非洲及美洲流行情况相对较轻。

  • 标签: 一带一路 登革热 发病率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及2013-2019年该病的发病率变化趋势。方法选择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其2013-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和患病率资料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采用145个国家2019年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及患病率描述流行现状;计算年估计百分比变化来分析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在2013-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145个国家中,索马里的耐多药结核病的发病率(30.42/10万)和患病率(48.86/10万)最高,斯洛文尼亚的发病率(0.01/10万)和患病率最低(0.01/10万)。2013-2019年,在六大洲中,非洲有14个(27.45%)国家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2个(43.14%)国家呈下降趋势;北美洲有2个(18.18%)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3个(27.27%)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亚洲有2个(5.41%)国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3个(62.16%)国家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欧洲、大洋洲、南美洲耐多药结核病发病率均无上升趋势,欧洲26个(96.30%)国家、大洋洲2个(18.18%)国家、南美洲1个(12.50%)国家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1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均有耐多药结核病流行,非洲中部和南部多数国家该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欧洲地区除乌克兰外,其他国家该病的流行强度有所降低。

  • 标签: 一带一路 耐多药结核病 流行情况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HIV/AIDS的流行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范HIV/AIDS跨境传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与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145个国家为本研究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45个国家2013-2019年HIV/AIDS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患病率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使用2019年年龄标化的发病率、患病率描述145个国家HIV/AIDS的流行现状。通过计算年估计百分比变化(EAPC),分析HIV/AIDS发病率在2013-2019年的变化趋势。结果2019年,在非洲、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中,HIV/AIDS发病率≥40.00/10万的国家占比最高的地区是非洲,为56.86%(29/51);最低的是亚洲,为5.41%(2/37)。145个国家中,HIV/AIDS患病率≥100.00/万的国家多数位于非洲,占20.69%(30/145)。2013-2019年,HIV/AIDS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的国家共50个(34.48%,50/145);呈下降趋势的国家共69个(47.59%,69/145);无显著变化的国家共26个(17.93%,26/145)。其中发病率上升速度最快的国家是科摩罗(EAPC=15.60,95%CI:5.84~26.26),下降速度最快的国家是布隆迪(EAPC=-14.27,95%CI:-15.21~-13.31)。结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非洲国家HIV/AIDS疫情较严峻;部分欧洲国家HIV/AIDS发病率上升速度较快,存在跨境传播风险,未来应进一步加强我国艾滋病防控工作。

  • 标签: 一带一路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发病率 趋势
  • 简介:摘要2013年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截至2021年12月9日,我国已与145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这些国家分布范围遍及六大洲,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差异,其传染病流行及其跨境传播风险不同。本期重点号简述HIV/AIDS、耐多药结核病、登革热及疟疾4种传染病的全球流行现状及防控难点,重点报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这4种疾病的流行情况及变化趋势,为“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政策制定提供流行病学证据。

  • 标签: 一带一路 传染病 流行 跨境传播
  • 简介:摘要自2020年4月以来,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简称新冠肺炎疫情)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在经过常态化防控探索阶段后,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全链条精准防控的“动态清零”阶段。“动态清零”策略是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病例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及时终止,感染者“清零”,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在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等新技术的应用下,“动态清零”策略应运而生,它是新冠疫情防控的中国经验。“动态清零”策略是我国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提出并实施的创新性防控策略,其防控目标、技术手段、工作重点等与传统的传染病“围堵”和“缓疫”策略有所不同。本文就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三个阶段、“动态清零”策略及科学内涵、演化过程、理论基础、实施阶段及效果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冬春季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动态清零策略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育龄女性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为促进育龄女性心理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项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于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曲靖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12 518例15~49岁育龄女性,通过自设问卷收集睡眠质量信息,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收集抑郁信息,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分析睡眠质量与抑郁的关系。结果被调查的12 518名女性中,睡眠质量不佳者3197人,占25.54%(95% CI=24.77%~26.30%)。抑郁状态检出率为55.59%(6959/12 518;95% CI=54.72%~56.46%)。睡眠质量不佳组的抑郁状态检出率[75.40%(2410/3197)]显著高于睡眠质量良好组的抑郁状态检出率[48.80%(4549/93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基本人口学特征、健康状况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后,抑郁仍与睡眠质量不佳有关(aOR=3.28,95% CI=2.99~3.60;P<0.001)。结论育龄女性的睡眠及抑郁问题不容忽视,且女性睡眠质量与抑郁相关,提示应当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心理健康。

  • 标签: 睡眠 抑郁 育龄女性 云南
  • 简介:【摘 要】目的:为有效提高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健康行为能力及生活质量,对延续护理的应用效果作进一步探究,为临床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胰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共计59例,按盲选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n=30例)采用延续护理干预和对照组(n=29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统计研究表明,通过延续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病人健康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分析表明,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胰腺炎病人的健康行为能力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护理效果显著,应用价值良好,对此护理方案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延续护理 急性胰腺炎 健康行为能力 生活质量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自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中国国民经济和科技的日益发达,飞机也开始成为了交通运输和旅游的重要工具。而在原本广阔的大空中却从以往的天高任鸟飞,变为了今天的日益拥堵。当然这一现象即便在当下的我国也是现实存在,但是规模如此巨大的航空器的增加也造成了飞机的问题频发,常见的一些管理惯例也开始逐渐无法满足于当下的空域管理。而为了更有效的对这种情况进行预防与管理,世界各地也都在积极建设自身的空域预警系统。因此本文将着重就管制习惯在空中交通管理中的重要性加以分析讨论,期望可以为当前的航空管理中的关键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 标签: 管制习惯 空中交通管制 重要性
  • 简介:摘要Delta变异株具有传染力强、病毒载量高、潜伏期缩短等特点,给疫情防控带来新的挑战。该变异株在印度被发现后,迅速在多个国家流行并逐渐成为全球主要流行株之一,我国多个省份也发生了Delta变异株所致的局部聚集性疫情。本文就Delta变异株的病原学特征、传播特征及可能的机制、流行现状、疫苗对其保护效果、防控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科学防控Delta变异株所致疫情提供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Delta关切变异株 流行病学 综述
  • 简介:摘要:高中生物教学在体育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在一定意义上丰富了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视程度,只有重视体育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才能真正使高中教学上升新的高度,才能满足当前教育与学生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本文主要阐述体育与生物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与锻炼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

  • 标签: 体育教学 生物教学 steam
  • 简介:摘要风险评估在传染病防控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而健全的指标体系是获得准确风险评估结果的关键。不同类型传染病在不同情境下的传播、影响因素复杂,由此而形成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差异较大。本文对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根据传播途径和发生的特定情境分类的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综述,为我国制定传染病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参考。

  • 标签: 传染病 风险评估 指标体系 传播途径
  • 作者: 梁万年 姚建红 吴敬 刘霞 刘珏 周蕾 陈操 王广发 吴尊友 杨维中 刘民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1-03-21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北京 100084,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北京 100091,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011,中华预防医学会,北京 100009,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19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北京 100029,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仍处全球大流行状态。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我国通过采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策略,有效控制疫情发生与扩散,有效减少了死亡病例的发生,社会经济得以快速恢复,各项举措得到公众高度认可,疫情积极向好态势持续巩固。目前本土疫情传播虽已基本阻断,但国际疫情仍持续快速上升,我国面临的“外防输入”压力持续增加。考虑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特点及病毒的特殊性,应科学理解常态化防控的内涵。常态化阶段疫情防控目标应为最大限度早发现、早治疗、早处置,坚决防止出现疫情社区持续传播,即尽量防感染,坚决防反弹(社区持续传播),而非“零感染”。各地贯彻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防控方针,在防控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防控经验。冬春季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应继续坚持人物同防,落实四方责任,科学有效防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防 控制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抗CCP抗体在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VIP)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收集抗CCP抗体在JIA中诊断价值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通过计算敏感度(SEN)、特异度(SPE)以及拟合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等指标,综合评估该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0篇中英文文献,分析显示纳入文献存在阈值效应并具有较高异质性,采用混合效应模型计算得出合并敏感度[0.16,95%CI(0.11,0.22)]、特异度[0.99,95%CI(0.98,0.99)]及AUC[0.86,95%CI(0.83,0.89)];探究异质性来源发现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敏感度[0.65,95%CI(0.51,0.76)]远高于其他亚型;同时,抗CCP抗体在区分JIA患儿和健康儿童[0.99,95%CI(0.98,1.00)]的能力优于区分其他疾病患儿[0.74,95%CI(0.70,0.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9,P<0.01)。结论抗CCP抗体虽不能完全作为JIA的早期诊断指标,但在疾病的初筛、早期治疗等方面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对RF阳性的多关节亚型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关节炎,幼年型 抗瓜氨酸化蛋白抗体 诊断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