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作者: 林莹 刘欣 张晓伟 陈勇 王春萌 王升平 王坚 罗志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1年第02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骨软组织外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诊断科,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 200032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mTOR抑制剂治疗晚期PECom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07—2020年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断并治疗的17例PEComa患者信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评价疗效,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PEComa主要发生在中年女性,最常见发病部位包括盆腔、肺及腹腔,根治术后复发高峰期为术后2年内。局限期PEComa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切除,对于复发病灶局限者手术切除仍是主要治疗手段。13例晚期恶性PEComa患者接受mTOR抑制剂治疗的客观缓解率为4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7.6个月(95%CI为4.7~50.5个月)。2例患者分别因肺炎伴呼吸困难及发热终止mTOR抑制剂治疗。结论mTOR抑制剂是治疗晚期恶性PEComa的有效药物,依维莫司相关肺毒性需要关注。

  • 标签: 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 mTOR抑制剂 依维莫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分布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2015年1月—2019年7月期间就诊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6 759例心脑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ANCA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髓过氧化物酶(MPO)和抗蛋白酶3(PR3)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6 759例患者中558例ANCA阳性,阳性率为8.26%(558/6 759),其中382例为核型(p-ANCA),占68.46%(382/558),176例为细胞质型(c-ANCA),占31.54%(176/558)。ANCA阳性患者中抗MPO及抗PR3抗体阳性者共69例,明显低于抗其他靶抗原抗体阳性患者(489例),二者之比为1∶7.09。ANCA阳性患者中,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69.35%(387/558),肺间质病变发生率为64.52%(360/558),明显高于阴性患者组[40.51%(2 512/6 201)和33.17%(2 057/6 201)]。结论针对靶抗原MPO及PR3抗体的检测法不能代替IIF法检测总ANCA,否则会造成严重漏诊,及早检测ANCA对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意义重大。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分布特征 心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γδ T细胞是T细胞亚群之一,其表面的T细胞受体(TCR)由γ链和δ链组成,不需要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分子结合,并且不需要通过抗原提呈细胞(APC),可以直接识别并结合抗原分子。部分γδ T细胞能够通过各种机制对肿瘤细胞产生强大的杀伤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防止肿瘤的扩散。目前,应用γδ T细胞的过继性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血液系统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γδ T细胞现已在体内、外多种实体瘤细胞中显示出强大的细胞毒作用,表现出明显的治疗优势。但是其应用于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的临床研究仍较少,有效性及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笔者拟就γδ T细胞与血液系统肿瘤相关的基础研究及γδ T细胞现阶段在血液系统肿瘤过继性免疫细胞疗法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上皮内淋巴细胞 受体,抗原,T细胞,γ-δ 血液系统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γδT细胞
  • 简介:摘要膀胱间质细胞(IC)是区别于神经细胞和平滑肌细胞(SMC)的一类细胞。目前对IC的研究多聚焦于Cajal间质细胞(ICC)初始的起搏机制中,可认为IC中ICC表面存在产生超极化激活的内向电流的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使得ICC成为膀胱起搏细胞成为可能。而成纤维样细胞和端粒细胞与膀胱平滑肌细胞和神经纤维之间存在毗邻关系,与膀胱ICC类似,猜测其可能为膀胱间质细胞起搏过程的参与者。但目前仍缺乏针对IC起搏机制的基础实验,本文拟通过综述IC起搏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Cajal间质细胞 起搏 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保护中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观察组患者血管通路采用血管通路护理程序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32.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采用护理程序护理进行保护,可提高保护作用,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通路 血液透析 护理程序
  • 简介:摘要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大部分AML成年患者经治疗可达到完全缓解(CR),然而相当一部分患者在3~5年内复发。由于微小残留病(MRD)与AML患者复发风险增加,以及生存期缩短有关,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AML患者进行治疗后MRD监测。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FC)是一种基于白血病相关免疫表型(LAIP)的MRD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性价比,以及实时、快速等优点,适用于绝大部分AML患者,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笔者拟就目前应用MFC监测AML患者MRD的原理及策略、优势及临床意义、面临的挑战及其临床应用的促进方法等进行综述。

  • 标签: 白血病,髓样,急性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分型 复发 微小残留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Ph染色体阳性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R/R Ph+ B-ALL)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9年4月采用CD19 CAR-T细胞治疗的14例R/R Ph+ 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男7例,女7例,中位年龄33(7~66)岁。输注CAR-T细胞后第28天近期疗效:总反应率(ORR)为100.0%(14/14),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92.9%(13/14);部分缓解(PR)率为7.1%(1/14)。CAR-T细胞治疗后有12例(85.7%)发生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其中1级1例、2级4例、3级6例、4级1例;1例(例3)发生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CRES);全部14例患者均有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13例CR患者均发生B细胞发育不全。上述不良反应均可控。中位随访441(182~923)d,中位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分别515(95% CI 287~743)d、207(95% CI 123~301)d。结论CD19 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性Ph+ B-ALL安全有效,短期疗效显著,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D19 白血病,B淋巴细胞,急性 费城染色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5-2021.5月在我院接受血液细胞检验的100例健康体检者,通过不同稀释比例、不同血液存储方法获取血液样本,进行血液细胞检验,比较不同放置时间以及不同稀释比例血液样本检查结果,主要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以及血小板计数(PLT)。结果:放置1h、2h、4h、6h的准确率分别为97.00%(97/100)、89.00(89/100)、84.00%(84/100)、79.00%(79/100),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检验结果准确率逐渐下降,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00稀释比例血液样本检出的WBC、RBC、HGB以及PLT均明显高于1:5000稀释比例血液标本(P<0.05)。结论:临床医学检验中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需要加强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工作,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满足检验工作要求。

  • 标签: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控制 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低危结外鼻型NK/T细胞淋巴瘤(ENKTCL)的放疗疗效和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5年中国淋巴瘤协作组数据库中557例接受放疗的早期低危ENKTCL患者的放疗疗效。全组557例患者中,接受综合治疗427例,单纯放疗13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 rank检验分析组间差异,采用标准化死亡比(SMR)比较ENKTCL患者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中国健康人群的预期生存,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结果全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7.2%和77.2%。患者治疗生存1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3.59倍(P<0.001),治疗生存4年后SMR为匹配健康人群的1.50倍(P=0.146)。综合治疗与单纯放疗比较未能提高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7.0%和87.4%,P=0.961)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6.1%和80.7%,P=0.129)。全组患者的失败模式以局部失败(11.5%,64/557)和远处失败(10.8%,60/557)为主,区域失败罕见(2.9%,16/557)。全组患者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为87.2%,放疗剂量≥50 Gy和<50 Gy患者的5年局部区域控制率(LRC)分别为89.5%和73.7%(P<0.001)。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早期低危ENKTCL患者放疗的预后较好,局部区域和远处失败均较低,放疗剂量为LRC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NK/T细胞淋巴瘤 早期低危组 放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后,应激性高血糖指数(SHR)与临床预后的关联。方法入组患者来源于急危重缺血性卒中血管再通治疗监测与管理的队列研究(RESCUE-RE)数据库。筛选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发病24 h内、影像学证实为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且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SHR通过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估的平均血糖的比值计算得来。依据SHR四分位数,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是Q1组、Q2组、Q3组、Q4组)进行后续分析。主要结局为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定义为改良Rankin量表(mRS)3~6分]。次要结局包括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症状性颅内出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SHR与患者临床预后指标的关联。结果本研究最终入组592例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入组患者年龄(63±12)岁,其中男性患者403例(68.07%)。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15(11,20)分,SHR为1.23(1.07,1.47),即Q1组:SHR<1.07;Q2组:1.07≤SHR<1.23;Q3组:1.23≤SHR<1.47;Q4组:SHR≥1.47。SHR水平较高的患者成功血管再通率更低[Q4组再通率(70.27%)低于Q1组(83.67%)],且4组间成功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完全校正潜在协变量后,Q4组患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风险是Q1组患者的2.38倍(调整后OR=2.38;95%CI:1.59~3.57,P=0.003)。Q4组患者3个月内的死亡风险是Q1组患者的1.80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整后HR=1.80,95%CI:0.90~3.62,P=0.098)。结论对急性大动脉闭塞性缺血性卒中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患者,较高的SHR与发病3个月神经功能不良预后相关。

  • 标签: 卒中 缺血性卒中 应激性高血糖指数 临床预后 血管内治疗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配合微量泵在心血管急危重症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及解决对策。方法选择我科近2年来160例入住我科CCU病房急危重症患者使用微量泵配合静脉留置针或单独使用微量泵所产生的相关护理问题对比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患有静脉炎、针头堵塞、静脉回血、液体渗出等护理问题发生率显著减少,率微泵速率调节错误,发生率相差不大。结论1、微量泵配合静脉留置针对于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处理优于单独只要微量泵输液。2、提高护理技巧和加强护士责任心、操作规范化等对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微量泵 静脉留置针 心血管科 急危重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免疫抑制患者罹患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8年10月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内二科病房收治的68例非HIV免疫抑制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病情转归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临床资料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罹患肾脏疾病、风湿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并接受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容易发生巨细胞病毒肺炎。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中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最小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高(P值均<0.05),淋巴细胞计数、CD3+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较低(P值均<0.05);长疗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在死亡组更为多见(P值均<0.05);死亡组中基础疾病为皮肤疾病、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较多(P值均<0.05)。结论长疗程糖皮质激素以及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合并多重耐药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血流感染、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高。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T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 作者: 刘欣 魏炜 樊钦 高利萍 陈冬冬 刘楚眸 董小平 王永萍 石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50025 刘欣现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头颈外科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0004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贵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55002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素抑制半乳糖凝集素-3(Gal-3)影响甲状腺癌细胞增殖及内质网应激(ERS)相关蛋白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免疫印迹检测乳头状甲状腺癌(PTC)及其癌旁组织中Gal-3、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量的差异;应用小干扰核糖核酸(siRNA)Gal-3干扰乳头状甲状腺癌细胞系(TPC-1)24 h后,观察细胞增殖能力及Gal-3、PCNA、ERS相关蛋白的变化;同时应用低(20 μmol/L)、中(40 μmol/L)、高(60 μmol/L)浓度大黄素处理TPC-1细胞24 h后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Gal-3、PCNA、ERS相关蛋白的变化。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PTC组织中的Gal-3、PCNA高于癌旁组织[Gal-3:(0.728±0.288) U/L比(0.197±0.158) U/L,t=2.805,P<0.05;PCNA:(0.854±0.127) U/L比(0.235±0.147) U/L,t=5.532,P<0.01];应用Gal-3 siRNA干扰TPC-1细胞24 h后,干扰组中的Gal-3及PCNA表达水平均低于非特异性对照组[Gal-3:(0.265±0.229) U/L比(1.315±0.268) U/L,t=5.153,P<0.01;PCNA:(0.318±0.095) U/L比(1.069±0.357) U/L,t=3.519,P<0.05],同时诱导ERS相关的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HOP)增加[Grp-78:(1.210±0.110) U/L比(0.857±0.081) U/L,t=4.464,P<0.05;PERK:(0.957±0.114) U/L比(0.634±0.083) U/L,t=3.964,P<0.05;CHOP:(1.151±0.088) U/L比(0.431±0.057) U/L,t=11.958,P<0.01];在应用不同浓度的大黄素作用TPC-1细胞后出现与Gal-3 siRNA干扰后相似的结果,中、高剂量组中的Gal-3、PCNA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al-3:(1.061±0.087) U/L比(0.545±0.770) U/L比(0.433±0.836) U/L,t=7.686、9.001,P<0.01;PCNA:(0.879±0.052) U/L比(0.561±0.036) U/L比(0.567±0.043) U/L,t=8.703、7.962,P<0.01],ERS相关的Grp-78、PERK、CHOP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Grp-78:(0.597±0.035) U/L比(0.958±0.019) U/L比(1.002±0.020) U/L,t=15.970、17.654,P<0.01;PERK:(0.162±0.024) U/L比(0.990±0.036) U/L比(0.888±0.116) U/L,t=32.948、10.614,P<0.01;CHOP:(0.165±0.038) U/L比(0.954±0.065) U/L比(0.874±0.110) U/L,t=18.290、10.521,P<0.01]。结论大黄素可以通过抑制Gal-3蛋白表达减弱TPC-1细胞的增殖能力,诱导细胞的内质网应激。

  • 标签: 大黄素 乳头状甲状腺癌 半乳糖凝集素-3 内质网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LN4924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人乳腺癌细胞MCF-7为模型细胞,采用细胞毒性和细胞的克隆形成实验探讨MLN4924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MLN4924浓度分别为0.1、0.3和1.0 μmol/L的实验组。动物实验分组:对照组,给MLN4924药物2.5、5.0及10.0 mg/kg的实验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考察MLN4924对neddylation修饰的抑制作用、细胞凋亡和DNA损伤。采用GraphPad Prism 8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t检验评价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MLN4924显著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实验组的细胞集落数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可有效抑制cullin-1蛋白的neddylation修饰,实验组NEDD8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42±0.16比1.13±0.22,t=8.0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诱导细胞DNA损伤,实验组γ-H2AX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相对灰度值0.16±0.03比0.04±0.01,t=9.1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上调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在体内可有效抑制MCF-7裸鼠移植瘤的增殖,并表现出较低的不良反应。结论靶向neddylation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 标签: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发育下调的蛋白8 乳腺癌 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CRLF)2基因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唐氏综合征(DS-ALL)的关键致病基因。根据DS-ALL患者骨髓干细胞是否发生CRLF2重排,DS-ALL可分为伴CRLF2重排DS-ALL和不伴CRLF2重排DS-ALL。与不伴CRLF2重排DS-ALL患者相比,伴CRLF2重排者的淋巴细胞中相关基因,如JAK和RAS基因突变发生率较高,患者预后较差。笔者拟就CRLF2重排及其在DS-ALL患者与non-DS-ALL患者中的差异,以及伴CRLF2重排DS-ALL患者中针对JAK和RAS突变靶向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旨在为伴CRLF2重排DS-ALL的靶向治疗提示新方向。

  • 标签: 唐氏综合征 白血病 药物疗法 突变 细胞因子受体样因子2重排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 简介:2011年7月11日~13日,第二届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响沙湾景区成功举办。"中国摄影家响沙湾国际摄影"是《中国摄影家》杂志社与内蒙古响沙湾旅游有限公司联合在浩瀚的沙漠之上打造的一个摄影文化品牌。

  • 标签: 摄影家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沙湾 中国 影像传播 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