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正在加快推进,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城市公共设施,智能灯杆通过安装各种设备和传感器,集成了智能照明、智能通信、智能交通、智能联动等多种功能。通过整合各种城市基础设施和新设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集约化和共享化,实现城市服务和管理的智能化,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阐述和分析智能灯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智慧灯杆 智慧照明 智慧城市
  • 简介: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高效课堂的建构标准也发生了改变,教师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创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提升课堂效率。基于此,本文将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提升“双减”增效的策略进行分析。

  • 标签: “双减” 初中道德与法治 教学策略
  • 作者: 王培 冯学兵 段兴旺 刘升云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3年第03期
  • 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 450003,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风湿免疫科,南京 210008,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南昌 330006,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郑州 45005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 简介:摘要风湿性多肌痛(PMR)是一种以颈部、肩胛带和骨盆带肌肉疼痛、晨僵,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伴或不伴发热等全身反应为表现的综合征。巨细胞动脉炎(GCA)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几乎全身血管均可受累的系统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动脉,病变呈节段性、坏死性,组织病理学呈肉芽肿样炎症。我国目前尚缺乏GCA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际患病率可能被低估。GCA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可逆的视觉丧失及脑血管事件。PMR发病率为GCA的3倍,临床上需排除其他特异性疾病。GCA患者中40%~60%合并PMR,PMR患者中约15%合并GCA。为推进GCA和PMR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2005年临床诊疗指南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GCA和PMR的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风湿性多肌痛 巨细胞动脉炎 诊断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分析抗Ro52抗体阳性的抗合成酶综合征(ASS)患者的临床特征。收集2017年至2020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和呼吸科住院确诊的203例AS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203例ASS患者中男55例,女148例,ASS发病年龄(51.9±13.3)岁。抗Ro52抗体阳性者163例,抗Ro52抗体阴性者40例。与抗Ro52抗体阴性者比,抗Ro52抗体阳性者中女性多见[77.3%(126/163)比 55.0%(22/40),P=0.004],ASS确诊时病程中位时间较长[4.5(2,24)个月 比 2(1,12)个月,P=0.024],间质性肺病发生率更高[96.9%(158/163)比 65.0%(26/40),P<0.001],关节炎[33.7%(55/163)比 17.5%(7/40),P=0.046]及关节痛[39.3%(64/163)比 20.0%(8/40),P=0.022]更多见,抗核抗体阳性率更高[85.3%(139/163)比 55.0%(22/40),P<0.001],抗Jo-1抗体阳性率[32.5%(53/163)比 50.0%(20/40),P=0.039]、白蛋白[(34.6±5.2)g/L 比(37.3±4.7)g/L,P=0.004]、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1.4±0.8)×109/L 比(1.8±0.8)×109/L,P=0.014]较低。抗Ro52抗体阳性的ASS患者表现出特殊的临床亚型,更易出现间质性肺病、关节炎、关节痛、抗核抗体阳性、低白蛋白水平及低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 标签: 抗合成酶综合征 抗Ro52抗体 肺疾病,间质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总结并分析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肥厚性硬膜炎(HP)的临床特点。回顾性分析15例MPO-ANCA相关HP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58±8)岁。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头痛。增强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有不同程度的硬脑膜/脊膜增厚并强化,均未累及脑实质。9例患者有多对颅神经损害,以Ⅴ、Ⅷ颅神经受累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4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1例)。2例患者同时合并肥厚性硬脊膜炎(HSP);4例患者出现肺部病变。15例患者血清MPO和核周型ANCA(pANCA)同时阳性;2例患者同时合并IgG4 阳性。14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25~116 mm/1h)和C反应蛋白(29.02~146.00 mg/L)显著升高,9例患者颅内压[180~235 mmH2O(1 mmH2O=0.009 8 kPa)]和脑脊液中蛋白升高(457.6~3 710.0 mg/L)。6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60 mg/d)治疗,9例患者糖皮质激素(泼尼松20~60 mg/d)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15 mg/周或口服环磷酰胺100 mg/d)治疗,症状均明显缓解。MPO-ANCA相关HP是ANCA相关血管炎(AAV)中枢神经受累的一种特殊类型,较少出现肺、肾等其他系统受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在不明原因HP的鉴别诊断时,需常规检测ANCA和IgG4,排除AAV或IgG4相关性疾病并发HP的可能性。

  • 标签: 肥厚性硬膜炎 髓过氧化物酶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ANCA阳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1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为IE且同时伴有血清学ANCA阳性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50±16)岁。除2例为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外,余均为蛋白酶3(PR3)-ANCA阳性。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88.9%,16/18)、贫血(72.2%,13/18)、脾大(44.4%,8/18)、心脏杂音(33.3%,6/18)、关节痛(22.2%,4/18)、肝损伤(22.2%,4/18)、栓塞事件(16.7%,3/18)、Osler结节(11.1%,2/18)和肾功能不全(11.1%,2/18)。83.3%(15/18)的患者ESR、CRP和降钙素原(PCT)明显升高。血培养阳性率50.0%(9/18),链球菌(77.8%,7/9)为最常见的致病菌。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提示有赘生物,最常累及二尖瓣(66.7%,12/18)和主动脉瓣(33.3%,6/18)。2例患者被误诊为ANCA相关血管炎(AAV),另1例最终确诊为以IE为首发表现的AAV患者。经积极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均达到临床治愈。结论ANCA阳性的IE患者可出现类似于AAV的临床表现,应高度警惕此类疾病,避免误诊误治。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质 感染性心内膜炎 血管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抗K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提高对抗Ku抗体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认知。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0例抗Ku抗体阳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预后,并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并对聚类分析得到的3组患者间进行对比。结果40例患者平均年龄(48±18)岁,男女比例为1∶4。平均随访(11±7)个月,其中伴发恶性肿瘤2例,死亡3例。最常见的脏器受累为间质性肺疾病,共24例(60%);最常见的疾病诊断为炎性肌病,共11例(28%),其次为SLE 9例(22%)。根据40例抗Ku抗体阳性患者的32项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层次聚类分析后,40例患者被分为3组,其中A组的间质性肺疾病(84%,P<0.01)发生率最高,肾脏受累(0)、血细胞减少(0)、浆膜炎(0)的发生率最低(P均<0.01),抗组氨酰tRNA合成酶(Jo-1)抗体阳性率最高(16%,P=0.4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更为符合炎性肌病的特点;而C组的肾脏受累(57%)、狼疮皮疹(71%)、血细胞减少(57%)、低补体(71%)的发生率以及狼疮相关抗体(如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His抗体)、抗Nuc抗体、Rib抗体阳性率最高(P均<0.05),更符合SLE的疾病特点,这2组患者有各自显著的生物学特征,几乎没有重叠。结论抗Ku抗体可以出现在各种自身免疫病中,其中最常见的为炎性肌病,其次为SLE。抗Ku抗体阳性的患者很少出现SLE和肌炎重叠,整体预后良好,但需警惕肿瘤等并发症。

  • 标签: 抗Ku抗体 抗dsDNA抗体 间质性肺疾病 炎性肌病 重叠综合征
  • 简介:摘要总结并分析不同类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回顾性分析40例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非布鲁菌非结核性感染性骶髂关节炎(ISI)16例,结核性骶髂关节炎(TSI)13例,布鲁菌感染性骶髂关节炎(BSI)11例。ISI者中女性11例,TSI者中女性12例。ISI者中骶髂关节单侧受累15例,TSI者中12例。与ISI者、TSI者比,BSI者男性(8例)和骶髂关节双侧受累(6例)多见。磁共振成像(MRI)见骨侵蚀ISI者6例,TSI者7例,BSI者2例;MRI见脓肿形成ISI者3例,TSI者4例,BSI者1例。40例患者经抗感染和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多于1~2周缓解,但MRI恢复较慢,3例(2例ISI者,1例BSI者)患者治疗6(3~9)个月复查MRI基本正常,8例(4例ISI者,4例TSI者)患者治疗3.5(2~18)个月复查MRI仍异常。ISI、TSI多为骶髂关节单侧受累,女性多见,骶髂关节骨质破坏明显,周围软组织受累及脓肿形成多见。BSI较少出现骨质破坏及脓肿形成。感染性骶髂关节炎患者MRI影像学恢复滞后于临床表现。

  • 标签: 感染性骶髂关节炎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46例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周围神经病变(PN)患者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其的认识水平。方法选2012年9月至2019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RA并发PN者46例,按1∶2匹配92例RA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及随访。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类风湿因子(RF)滴度对RA并发PN的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N的危险因素。结果46例RA并发PN者男性15例,女性31例,年龄(59.1±11.8)岁,RA病程102.0(19.0~156.0)个月,PN病程 4.2 (0.7~5.5)个月。RA并发PN者4例出现皮肤血管炎,RF滴度高于RA患者;39例(84.8%)患者出现肢体麻木,4例(8.7%)患者出现双下肢感觉减退,1例(2.2%)患者出现右下肢疼痛,10例(21.7%)患者出现肌力减退,4例(8.7%)患者出现运动障碍。45例患者行神经肌电图检查,27例(60.0%)患者为多神经病,14例(31.1%)患者为多发单神经病。ROC曲线分析显示,RF滴度诊断RA并发PN的曲线下面积为0.7,最佳截止值为178.4 IU/ml时,敏感度为73.9%, 特异度为6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F滴度>178.4 IU/ml(OR=5.626,95%CI 2.509~12.618,P<0.001)与PN的发生相关。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后27例(58.7%)患者感觉异常减轻。12例患者随访17.0(4.8~52.8)个月,10例患者感觉异常较出院时减轻,其中1例患者完全缓解。结论麻木和肌力下降是RA并发PN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多神经病是主要类型。RF滴度>178.4 IU/ml 可能是RA患者发生PN的危险因素之一。RA并发PN经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周围神经病变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评价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性R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中重度活动期RA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A组)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组(B组)。分别在用药后12、24、52周对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主要疗效终点为治疗后52周ACR20达标率。分别采用Pearson χ2检验及两因素方差分析比较2组52周时ACR20达标率以及DAS28改善幅度,采用Pearson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比较2组治疗后ACR50和ACR70达标率之间差异。2组中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共有240例符合入排标准的患者纳入研究。基线2组人口统计学资料与疾病活动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治疗后52周ACR20达标率分别为84.1%与81.0%(χ2=0.35,P=0.56)。2组在用药后12、24、52周ACR50/70达标率、DAS28、简明疾病活动指数以及同基线比DAS28下降绝对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事件更少(60.0%和79.0%,P<0.01)。A组较B组出现AST/ALT升高和白细胞降低者更少,且更少使用护肝药物(P<0.05)。结论艾拉莫德联合甲氨蝶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活动性RA的方案,其疗效与来氟米特联合甲氨蝶呤相当,但安全性更好。

  • 标签: 艾拉莫德 甲氨蝶呤 关节炎,类风湿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选2010年10月至2019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SLE患者138例,SLE合并肿瘤患者69例,分析其临床特点、既往治疗及危险因素。结果显示,SLE合并肿瘤者,最常见的肿瘤为宫颈癌(21.74%,15/69)和甲状腺癌(21.74%,15/69)。SLE合并肿瘤者中,年龄以40~ 50岁多见,SLE诊断年龄以40~50岁多见,SLE病程以60~120个月为主。SLE者年龄以20~ 30岁多见,SLE诊断年龄以20~ 30岁多见,SLE病程以<12个月为主。两者既往使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者既往使用羟氯喹的比例高于SLE合并肿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SLE病程(OR=4.25, 95%CI 1.79 ~ 10.01, P<0.001)、羟氯喹(OR=0.26, 95%CI 0.12 ~ 0.59, P<0.001)与肿瘤风险有相关性。SLE病程长可能是SLE发生肿瘤的危险因素,羟氯喹可能是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肿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旨在了解我国风湿科医生对类风湿关节炎(RA)治疗策略的认识情况。于2016年9月26—29日亚太风湿病学学会联盟上海会议上发放纸质调查问卷,调查参会医师治疗RA时一线和二线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的选择、生物制剂的选择、甲氨蝶呤与糖皮质激素应用及疾病活动度评估与监测频率。结果显示,治疗RA时,85.1%的医生首选甲氨蝶呤;存在甲氨蝶呤禁忌证时,71.0%的医生选择来氟米特或柳氮磺吡啶。当甲氨蝶呤治疗失败时,62.0%的医生选择换为或加用其他传统合成DMARDs,若选择应用生物制剂,65.2%的医生选择依那西普。97.3%的医生以甲氨蝶呤7.5~15 mg/周剂量起始;73.8%的医生使用最大甲氨蝶呤剂量为10~15 mg/周。初始治疗时,49.3%的医生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42.6%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从不或不太经常评估RA疾病活动。患者病情达到缓解后,74.2%的医生会选择每1~3个月随访。提示,被调查医生治疗RA时,在一线和二线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推荐一致,但甲氨蝶呤的最大给药剂量、初始治疗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疾病活动度的评估及疾病缓解后的监测频率与国内外RA管理指南不一致。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 甲氨蝶呤 治疗 问卷调查
  • 简介:摘要在初中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项关键的课程,其可以帮助初中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然而,如今在我国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许多老师和学生没有认识到道德与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只进行了为数不多且不够深刻的理念教育,学生并未获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法治素养方面也较薄弱。所以,下文中,我将就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对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学做几点建议,希望对道德和法制教育有所裨益。

  • 标签: 初中道德与法治问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