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部胀痛10余天急诊入院。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经多学科讨论后,考虑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胆管癌可能。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置管引流减黄,待黄疸好转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中见胆总管中下段质硬,增粗。术后病理结果:混合性神经内分(G3)-非神经内分(中分化腺癌)肿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判断人文护理在内分护理当中应用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全部来自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内分疾病的患者,共选入本研究患者例数为128例,采用随机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4例,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人文护理,评价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依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护理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将人文护理应用在内分护理当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护理的效果,促使患者临床治疗具有更高的依从性,能够对于相关知识进行掌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使用价值。

  • 标签: 人文护理 内分泌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六西格玛(6σ)在评价内分项目分析性能上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室内质控(IQC)数据以及2018年第二次和2019年第一次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应用四个不同来源的性能规范作为质量目标、室内质控长期累计的变异系数作为精密度和室间质评项目的百分差值作为偏倚分别评估内分项目的σ水平,分析不同质量目标对内分项目的σ值所产生的差异,并制定个性化的室内质控方案。评估σ值<6项目的质量目标指数(QGI),为实验室的质量改进提供实施方案。结果不同的质量目标,各项目的σ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依据国家EQA评价标准、生物学变异导出"适当的"质量规范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推荐的质量规范,σ值≥6项目的比例分布于20.0%~35.4%之间;依据西班牙EQA评价标准,则未见σ值≥6的项目。依据各项目的分析性能,制定个性化的室内质控方案: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促甲状腺素(TSH)、黄体生成素(LH)和睾酮(T)选择单规则13s进行质量控制;催乳素(PRL)选择多规则13s/22s/R4s进行质量控制;游离甲状腺素(FT4)选择多规则13s/22s/R4s/41s进行质量控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T4)、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孕酮(P)选择多规则13s/22s/R4s/41S/8X进行质量控制。依据我国EQA评价标准,FT3、FT4、TT4、E2、FSH、P、PRL项目均需优先改进精密度。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内分项目的分析性能,并促进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六西格玛 内分泌项目 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直肠多模态超声检查参数在前列腺癌内分治疗效果监测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经病理学证实的前列腺癌并接受内分疗法治疗的患者30例。检测记录内分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前列腺体积、彩色多普勒参数、弹性指数、超声造影等定量参数,对治疗前后参数进行比较,各指标变化量与PSA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列腺体积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数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阻力指数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弹性指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梯度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数值低于治疗前,到达时间、上升时间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数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各定量参数变化与PSA值变化无相关性(P>0.05)。结论前列腺体积、彩色多普勒参数、弹性指数、超声造影参数在前列腺癌内分治疗后早期发生变化,可作为临床前列腺癌疗效监测指标PSA的有益补充,用于临床前列腺癌内分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超声检查,经直肠 前列腺癌 内分泌治疗 超声造影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的弹性评分法及应变率比值法在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16年7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的脉络膜黑色素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48±12)岁]及同期就诊的脉络膜血管患者25例(25只眼)[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37±13)岁]。对脉络膜黑色素、血管患者患眼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利用5分法对病变组织的硬度进行弹性评分,并测算肿瘤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应变率比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差异。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弹性评分及应变率比值两种方法在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鉴别诊断中的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及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脉络膜黑色素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4、5分者分别为3、8、13、1例,脉络膜血管患者的弹性评分为2、3分者分别为18、7例。脉络膜黑色素弹性评分高于脉络膜血管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8±0.77)分与(2.28±0.46)分比较;t=6.694,P<0.01]。脉络膜黑色素及脉络膜血管应变率比值分别为42.97±15.83及12.21±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92,P<0.01)。以弹性评分3分作为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鉴别诊断的弹性评分法临界点,弹性评分法的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72.0%,AUC为0.80(95%可信区间:0.663~0.900,P<0.01);以21.67作为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鉴别诊断的应变率比值临界点,应变率比值法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92.0%,AUC为0.92(95%可信区间:0.808~0.978,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脉络膜黑色素与脉络膜血管的鉴别诊断中可发挥一定作用,其中应变率比值法鉴别诊断价值高于弹性评分法。(中华眼科杂志,2020,56:676-680)

  • 标签: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血管瘤 诊断,鉴别 弹性成像技术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盘黑色素细胞(MCOD)的超声形态、超声造影特点,观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MCOD患者35例(35只眼,35个病灶),分析病灶的超声检查形态、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伴随表现、病变内部血流灌注情况等。其中13例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9例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形态:6个病灶(17.1%)超声表现为视盘前半球形强回声,29个病灶(82.9%)表现为视盘前局限隆起强回声;大小:病灶最大基底径(4.0±0.8)mm,高度(1.9±0.4)mm;内部回声:8个病灶(22.9%)内部回声均匀,27个病灶(77.1%)内部回声欠均匀;边界:35个病灶(100%)边界均清晰;伴随表现:15个病灶(42.9%)伴有不同程度的玻璃体混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示:19个病灶(54.3%)内可见与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相延续的血流信号,16个病灶(45.7%)内未见异常血流信号;超声造影检查:13个病灶中11个(84.6%)内可见造影剂微泡填充。结论超声检查可为临床诊断MCOD提供可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超声造影 视盘黑色素细胞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临床确诊的7例视盘毛细血管,总结超声检查中病变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继发改变及病变内血流情况。结果7例患者超声均可测及视盘前占位性病变。病变大小:基底径(5.39±1.90)mm×(4.79±1.28)mm,高度(3.61±1.37)mm。病变形态:5例呈类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病变回声强弱:3例病变内部为中回声,4例病变内部为高回声。内回声均匀:5例内回声均匀,2例内回声不均匀。继发改变:6例存在继发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混浊,1例伴有其他部位的视网膜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所有病例均可在病变内部测及血流信号,呈树枝状、条状或斑点状,血流频谱为动脉-静脉相伴行的血流频谱。结论视盘毛细血管具有一定的超声特征,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和随访依据。

  • 标签: 超声检查 毛细血管瘤 视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超声造影分析脉络膜转移癌的血流灌注特点以及与脉络膜血管的血流灌注差异。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确诊的脉络膜转移癌患者21例(21只眼)作为脉络膜转移癌组,纳入同时期确诊的脉络膜血管患者46例(46只眼)作为脉络膜血管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获得肿瘤及其相邻正常眶内组织的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比较脉络膜转移癌与其相邻眶内正常组织定量参数的差异以及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血管定量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鉴别脉络膜转移癌和脉络膜血管的效能。结果脉络膜转移癌的IMAX大于眶内正常组织,RT、TTP、mTT小于眶内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脉络膜转移癌组IMAX小于脉络膜血管组,RT、TTP、mTT小于脉络膜血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超声造影定量参数IMAX、RT、TTP及mTT鉴别两种肿瘤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5(95%CI=0.666~0.884)、0.970(95%CI=0.896~0.996)、0.729(95%CI=0.607~0.831)、0.992(95%CI=0.931~1.000),敏感性分别为71.7%、95.7%、76.1%、95.7%,特异性分别为85.7%、90.5%、66.7%、95.2%。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脉络膜转移癌与脉络膜血管的血流灌注差异,超声造影定量参数RT及mTT在两种肿瘤的鉴别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脉络膜转移癌 脉络膜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内科尤其是老年心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本院神经内科接收的72例老年心脑梗塞患者,时间选自2019年5月-2020年12月,分组依据系统抽样法,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6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服务,对两组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及精神健康评分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P

  • 标签: 神经内科 优质护理服务 老年心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接受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6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计算机法分为参考组(基础性护理)、护理组(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各30例。比较膀胱功能、情绪变化。结果 护理组膀胱容量高于参考组,残余尿量低于参考组(P

  • 标签: 早期集束化康复护理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非霍奇金淋巴患儿免疫性溶血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为诊断和治疗万古霉素所致溶血性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指导儿童合理用药。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单纯使用万古霉素的非霍奇金淋巴患儿31例,采集其使用万古霉素后1周内的血浆,微柱凝胶法检测万古霉素抗体,并分析用药前后溶血性贫血及凝血功能相关实验室诊断指标。根据资料性质采用组内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1例患儿中,14例万古霉素抗体阳性,其中10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万古霉素抗体阳性患儿用药后红细胞计数(RBC)[(2.75±0.07)×1012/L]、血小板计数(PLT)[(64.29±14.87)×109/L]、红细胞比容(HCT)[(23.02±0.83)%]与用药前RBC[(3.18±0.07)×1012/L]、PLT[(91.36±16.84)×109/L]、HCT[(29.19±1.98)%]相比均明显下降(均P<0.01);用药后总胆红素(TB)[(51.96±15.52) μmol/L]、结合胆红素(DB)[(31.30±13.98) μmol/L]、未结合胆红素(IB)[(21.81±2.89) μmol/L]、乳酸脱氢酶(LDH)[(208.6±16.85) U/L]与用药前TB[(39.34±13.40) μmol/L]、DB[(26.38±12.61) μmol/L]、IB[(13.75±1.63) μmol/L]、LDH[(60.93±16.00) U/L]相比均显著上升(均P<0.05);用药后凝血酶原时间(PT)[(13.94±0.58)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36.01±2.64) s]与用药前PT[(11.66±0.30) s]、APTT[(28.09±0.98) s]相比均显著延长(均P<0.01),用药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25±0.05)与用药前(1.05±0.02)相比明显增大(P<0.000 1);万古霉素抗体阴性的患儿除了用药后PT[(12.99±0.35) s]比用药前[(11.82±0.27) s]延长,用药后INR(1.18±0.03)比用药前(1.07±0.03)增高(均P<0.01)外,其他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结论万古霉素抗体可能导致患儿免疫性溶血及凝血功能障碍。用药过程中应结合临床症状及时检测药物抗体和实验室指标,防止药物抗体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万古霉素抗体 儿童 非霍奇金淋巴瘤 免疫性溶血 凝血
  • 简介:摘要本研究报道一例以慢性肌无力、腱反射减低及自主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患者,其血清及脑脊液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相关抗体检测均为阴性,肺组织活检确定为小细胞肺癌,给予常规化疗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最终确诊为PNS。

  • 标签: 副肿瘤性肌无力综合征 亚急性感觉运动周围神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