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这是演出中段时,讲到二战纳粹时逃离德国的犹太人的银行资产在被种种‘特殊政策’盘剥精光后,警察的问话。这是提问,却是毫不容许有其他答案,受尽欺凌却一定要口呼臣服。到演出尾声,夏洛克在法庭上一败涂地,不仅没有得逞,而且反而要赔进家产的时候,同样面对巨大的心里落差,法官说出的也是同样的一句:你满意吗?夏洛克。戏到此时,最为动人。

  • 标签: 夏洛克 空间 素材 特殊政策 银行资产 犹太人
  • 简介:蛇蛇是一种图腾。在法海那里便是口口声声的妖魔。当一见钟情的不只是白素贞,而且还有法海以后,这个“妖魔”便显出了更鲜明的对立和讽刺。法海说“许仙你中了妖怪的魔法,还不自知.快快跟我脱离苦海。”

  • 标签: 《蛇诗慢》 话剧艺术 表演艺术 演员
  • 简介:每个人总是听见自己想听的.看见自己想看的。就像这年头股市里的“满仓人”.总是对那些“看多看涨”的文字感到欣慰。看完林兆华导演的《樱桃园》已经好几天了,现在依然深刻印在我脑海里的.就是那伴随着一声声“我要砍了这樱桃园。”

  • 标签: 《樱桃园》 林兆华 导演 话剧艺术
  • 简介:“哥本哈根之谜”确是戏剧的好题材。两个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牵扯了太多的关系老师与学生、学术上的战友、生活中的朋友、战败国子民与侵略国国民、正义方与非正义一方的国民,后者的关系即将摧毁两人长达近20年的深厚情谊,两人却又同时面对物理与政治、民族与国家、科学与伦理等一系列的共同命题。

  • 标签: 《哥本哈根》 思维 非正义 战败国 国民
  • 简介:这些年来.“青春版”开始成为了很多戏曲作品,包括部分话剧作品的冠名词。最出名的好像有青春版《牡丹亭》.话剧里最近的就有青春版《商鞅》。之所以岁月不息春风又生.在我的理解里.其原因不外乎原作的经典性.并且在今天仍能产生关注力.甚至是新的生命力;可以吸引观众.甚至培养新的观众.可以借此推出一批新人:当然也可以缓冲一下原创作品缺乏的窘境。这在中国古老的戏曲界,似乎已是一种时尚。

  • 标签: 青春版《牡丹亭》 哈姆雷特 观感 剧团 话剧作品 戏曲作品
  • 简介:春意潜藏在枝头田间.风一吹过,便真实了起来。第十届新剧本朗读会。说是朗读会,结果看来应该属于是新剧展演:有灯光.有音效.也有简单的舞美。只是一切相比起常规的演出,更简约质朴。不过正是这种简约质朴,让人有了一种回归的感觉。是的,不妨让我们暂时跨步绕开票房门口花团锦簇的新戏广告单,这回无关利润.无关话题,无关笑料,无关卖点.无关情爱,只是轻轻回到剧作本身。

  • 标签: 朗读 气息 杂感 质朴 简约 剧本
  • 简介:阿格特·罗斯鲍姆是一位快乐的德国小姑娘。她整天抱着一个叫米洛斯的娃娃.仿佛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过家家来着。戏一开始便是她站在舞台这样.就好像每一个小朋友见到了新朋友一样.乐呵呵地给大家介绍她的家庭成员。当然这里便已经开始了这部喜剧的大幕——每当阿格特提及谁.那个家伙就很夸张地跳出来,瞧.有话多得令人难以忍受的老爸.有看起来与老爸很恩爱的老妈——不.其实他们有时候也不完全是这个样子,还有正在变声期的哥哥.声音简直比鸭子还难听——啊.

  • 标签: 世界 真实 家庭成员 小朋友 变声期
  • 简介:西班牙独角戏、中文对白、2005年马德里国际喜剧戏剧节最佳戏剧奖、65分钟。这便是看戏之前关于此剧的仅有的全部信息。

  • 标签: 独角戏 戏剧节 西班牙 马德里
  • 简介:把这部二十多年前曾与上海话剧人擦肩而过的作品称之为上海话剧舞台近年来少见的真诚、严谨之作毫不为过。全剧制作精到,几乎每一个场景都经过了细细的打磨.每一个细节都经过了认真的推敲.舞美、服装、灯光.绝不敷衍但也绝不滥用.总是恰到好处.各方面的“度”都把握得极佳。在一些辅助环节也表现得出人意料.比如群体歌舞场面,觉得比最近的作为专业音乐剧的《马路天使》还要专业.顺畅而优美。

  • 标签: 《浮士德》 真诚 严谨 诗剧 《马路天使》 话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