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尿道狭窄患者行尿道端端吻合术(excision and primary anastomotic urethroplasty,EPA)后狭窄复发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收治209例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年龄42.1(5~78)岁。肥胖(体质指数>28 kg/m2)25例(12.0%)。既往有糖尿病史12例(5.7%),术前3个月吸烟史103例(49.3%)。术前未行尿道扩张127例(60.8%),尿道扩张1~2次42例(20.1%),尿道扩张≥3次40例(19.1%)。术前有尿道内切开术史56例(26.8%)。术前无尿道成形术史157例(75.1%),尿道成形术1次38例(18.2%),尿道成形术≥2次14例(6.7%)。术前行膀胱造瘘201例(96.2%),未行膀胱造瘘8例(3.8%)。后尿道狭窄183例,球部尿道狭窄26例。狭窄时间35.1(1~360)个月。狭窄段长度(3.19±0.65)cm。病因为外伤190例,医源性损伤12例,炎性狭窄2例,其他5例。患者均行EPA治疗,69例(33.0%)术中行耻骨下缘切除。术后复发标准:拔除导尿管后出现排尿困难,经尿道镜或尿道造影检查提示手术部位尿道狭窄。对可能导致狭窄复发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本组209例术后随访18.8(3~32)个月。31例(14.8%)出现狭窄复发,复发时间(5.3±5.6)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时间(HR=1.007,P<0.001),狭窄段长度(HR=5.334,P<0.001),尿道内切开术史(HR=2.901,P=0.003),尿道扩张≥3次(HR=6.214,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4.175,P=0.001、HR=9.885,P<0.001),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605,P=0.016),膀胱造瘘(HR=0.231,P=0.006),耻骨下缘切除(HR=6.603,P<0.001)与狭窄复发有相关性。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狭窄段长度(HR=4.911,P<0.001),尿道成形术1次、≥2次(HR=2.387,P=0.045、HR=3.688,P=0.015),术前3个月吸烟史(HR=2.730,P=0.030)是狭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结论EPA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多集中在术后6个月内,患者尿道狭段窄长度、尿道成形术史、术前3个月吸烟史是狭窄复发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端端吻合术 狭窄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科技更新换代速度也出现了显著提升。为了传承古代历史文化,应当采用现代科技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修缮与维护,使遭到破坏与侵蚀区域能够得到有效处理,提高整体结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为了达到良好修缮与维护效果,应当首先明确相关基础概念,并基于事实细节进行处理,使历史风貌建筑能够得到优秀施工效果。本文首先分析历史风貌建筑基础概念,随后阐述其现状特征,最后深入研究需要注意细节与修缮维护应用技术,以供参考。

  • 标签: 现代科技 历史风貌 建筑修缮
  • 简介:摘要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产生使前列腺癌传统内分泌疗法受到挑战,越来越多研究转向从分子水平寻找合适靶点来抑制癌症进展。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USP7)是一种重要去泛素化酶,以翻译后修饰方式调控关键蛋白半衰期或亚细胞定位。近期研究结果表明,USP7在前列腺癌细胞中显示出明显促癌效应,但机制复杂,本文对USP7在前列腺癌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去势抵抗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7 雄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 现代社会电力产业成为社会支柱性产业构成,提升基层工会职能并有效维护电网企业经济效益十分必要。尤其是在电网企业改革发展背景要求之下,基层工会做好员工动员并落实党政工作基本要求,此时员工权责意识不断提升,实现对电网企业管理各项工作优化与改进。

  • 标签: 基层工会 电网企业 企业管理
  • 简介:摘要:教学实践证明,无论是绘画设计、工艺制作,还是作品欣赏等方面,运用新媒体手段教学,可以创造生动、活波、愉悦、高效课堂教学氛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媒体技术也介入了小学美术课堂,下文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新媒体 小学美术 美术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癌(NEC)临床特征、诊治情况及预后生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9年8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22例泌尿系统NEC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女1例;年龄(68.2±9.9)岁。病变部位:左肾上腺1例,右肾1例,左输尿管1例,膀胱9例,前列腺10例。膀胱及前列腺NEC以肉眼血尿表现16例。影像学表现为实体软组织肿块,呈不均匀强化,局部侵犯明显。各部位肿瘤临床分期:左肾上腺T2N0M0期;右肾T4N1M0期;左输尿管T3N1M0期;膀胱T2N0M0期2例,T3N0M0期2例,T3N1M0期3例,T4N2M0期1例,T4N1M1期1例;前列腺T2N0M0期2例,T3N0M0期2例,T4N0M0期1例,T4N0M1期2例,T4N1M1期3例。治疗方法:根治性手术8例(膀胱NEC 5例,肾、输尿管、前列腺NEC各1例),肿瘤切除术1例(肾上腺NEC),姑息性切除术7例(膀胱NEC 4例,前列腺NEC 3例),保守治疗4例(前列腺NEC),2例前列腺NEC经穿刺病理诊断后失访。结果病理诊断为NEC 2例(肾上腺、前列腺各1例),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CNEC)12例(膀胱6例,前列腺5例,肾脏1例),膀胱SCNEC混合高级别尿路上皮癌3例,前列腺SCNEC混合腺癌4例,输尿管SCNEC混合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1例;22例Ki-67细胞增殖指数(60.9±16.0)%,突触素阳性20例,嗜铬素A阳性10例,CD56阳性19例。20例患者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8~108个月)。其中1例肾上腺NEC术后1年复发再次行肿瘤扩大切除术,第1次术后48个月带瘤生存。1例肾NEC术后18个月带瘤生存,1例输尿管NEC术后15个月因肿瘤转移死亡。膀胱NEC随访13.0个月(8~48个月),患者均死亡(死亡原因:肿瘤广泛转移6例,肾衰竭1例,根治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脑梗死1例)。1例前列腺NEC根治术后确诊为局灶NEC并腺癌,术后随访36个月达临床治愈;1例经姑息性电切、放化疗及雄激素阻断治疗后带瘤生存108个月,余6例因肿瘤转移死亡。生存分析结果提示膀胱NEC患者1、2、3年累积生存率(66.7%、22.2%、11.1%)低于其他部位NEC患者(90.9%、63.6%、42.4%,P=0.038)。结论泌尿系统NEC是侵袭性强恶性肿瘤,高龄男性好发,膀胱及前列腺NEC以肉眼血尿多见。病理类型以SCNEC为主。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达中晚期,根治术后预后较差,膀胱NEC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其他部位NEC。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及多学科综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神经内分泌 泌尿生殖系统 诊断 治疗
  • 作者: 许昌 庄俊汉 傅强 程兆辉 蔡苗 林小军 罗斌 陈芸 钟婉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0年第02期
  • 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办公室,深圳 518036 ,深圳市医院管理者协会 518000 ,圣路易斯大学公共卫生与社会正义学院流行病与生物统计系,美国圣路易斯63104 ,重庆市卫生健康统计信息中心统计与发展研究部 401120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政策与管理系,成都 610041 ,武汉雕龙医疗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430070 ,珠海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珠海医院)医务科 519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死亡类指标与非计划重返类指标在医疗质量评价上效果与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某省DRG数据平台31家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共计836 976条病案数据,采用多个死亡类指标(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高风险组死亡率、粗死亡率、风险调整死亡率)与非计划重返类指标(31天非计划重返入院率、31天非计划重返手术率)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死亡类指标彼此之间具有相关性,而非计划重返入院率与非计划重返手术率不相关(r=0.305)。非计划重返入院率和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r=-0.227)、高风险组死亡率(r=-0.098)、实际死亡率(r=-0.130)、风险调整死亡率(r=0.010)均不相关;且非计划重返手术率和低与中低风险组死亡率(r=0.105)、高风险组死亡率(r=0.030)、实际死亡率(r=-0.004)、风险调整死亡率(r=-0.141)均不相关。结论死亡类指标与非计划重返类指标在实际管理技术层面与评价效果上均不尽相同,两者互为有力补充,可构成理想质量评价指标组合。在今后应用DRG指标进行医院质量评价时,应予以充分重视。

  • 标签: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数据平台 死亡类指标 非计划重返类指标 医疗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3种不同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及不同超声征象观察者间一致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民航总医院手术切除257个甲状腺结节(168例患者),并根据美国放射学会(ACR)TI-RADS、欧洲甲状腺协会(EU)TI-RADS和韩国甲状腺协会(KTA)/韩国甲状腺放射科学会(KSThR)TI-RADS归类。应用加权Kappa检验比较读图者间3种风险分层整体一致性,Kappa检验用于评估读图者间对于3种风险分层分类及不同超声征象一致性。结果ACR-TIRADS、EU-TIRADS及KTA/KSThR-TIRADS评估Kappa值分别为0.62、0.45、0.64。ACR-TIRADS 5类、EU-TI-RADS高危和KTA/KSThR -TI-RADS高度可疑类评估Kappa值分别为0.726、0.686、0.721。各超声征象描述中囊性、卵圆形、直立生长评估Kappa值分别为0.733、0.700、0.738。结论ACR-TI-RADS与KTA/KSThR-TI-RADS整体评估一致性较好。3种风险分层对于高风险类结节评估一致性较好,具有较好临床适用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超声恶性风险分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20年6月采用切除狭窄段尿道行尿道转位一侧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35例复杂性后尿道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3~54岁,平均25.2岁;尿道狭窄段长度4~7 cm,平均5.2 cm;其中6例尿道狭窄合并尿道直肠瘘。手术步骤包括:①游离前尿道长度>5 cm,分开阴茎海绵体中隔,切除耻骨下缘,分离出后尿道远端开口;②在左侧阴茎海绵体下方分离出一条通道到耻骨下缘,前尿道转位绕到阴茎海绵体下缘与后尿道进行无张力吻合。结果术后2例失访,余33例随访3 ~144个月,平均37个月。32例(97%)排尿通畅,21例行尿流率检查,其中7例儿童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3.6~35.5 ml/s,平均17.5 ml/s;14例成人患者最大尿流率为16.3~77.6 ml/s,平均27.9 ml/s。6例合并尿道直肠瘘患者均成功修复,其中1例于术后第6年死于脑干出血。29例控尿良好,3例有不同程度尿失禁。1例术后尿道狭窄复发,再次行该术式尿道成形术修复成功。结论尿道转位阴茎海绵体脚下吻合性尿道成形术治疗复杂性长段后尿道狭窄不仅效率高、复发率低,而且不会引起阴茎海绵体弯曲和影响阴茎海绵体发育。

  • 标签: 尿道狭窄 后尿道 复杂性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