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SSDE)在儿童头部CT辐射剂量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9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GE Discovery CT750HD 64排机器上行头部CT平扫的252例儿童患者的图像资料,记录其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通过自主开发的软件测量头部中间扫描层面的头围、面积及CT值,利用美国医学物理学会(AAPM)293和220报告计算水等效直径(WED)、体型转换系数(f293和f220)和吸收剂量(SSDE293和SSDE220)数值。根据头围大小按照四分法分成3组(<47.8、47.8~52.7、> 52.7 cm),按照年龄分为4组(0~2、3~6、7~10和11~14岁)。比较不同组患者f220和f293、SSDE220和SSDE293、SSDE293和CTDIvol的差异性,并分析头围与f293、SSDE293的相关性。结果f220比f293高估11.11%(t=252.61,P<0.05),SSDE220较SSDE293高估10.31%(t=228.21,P<0.05),SSDE293较CTDIvol低估了9.60%(t=-31.34,P<0.05)。按头围分组时,所有组的SSDE220较SSDE293分别高估了8.41%、10.37%、11.57%(t=73.73、438.58、275.52,P<0.05);SSDE293较CTDIvol分别低估了1.30%、9.79%、14.61%(t=-1.91、-60.95、-47.64,P<0.05)。按年龄分组时,所有组的SSDE220较SSDE293分别高估了8.45%、10.00%、10.57%、11.36%(t=63.58、232.29、247.84、302.95,P<0.05);SSDE293较CTDIvol分别低估了1.49%、8.27%、10.63%、13.78%(t=-1.83、-28.27、-37.30、-49.80,P<0.05)。头围与f293、SSDE293具有较高的相关性(r2=0.88、0.76,P<0.05)。结论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AAPM 293报告能更准确地评估其所受辐射剂量,CTDIvol会高估实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AAPM 220报告相较AAPM 293报告会明显高估辐射剂量,并且头围与f293、SSDE293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利用头围能够准确估算SSDE,精确地评估儿童头部CT扫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

  • 标签: 体型特异性辐射剂量 儿童 头部 计算机体层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颅脑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和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行颅脑CTA检查的76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对基于双层探测器光谱CT数据重建生成的120 kVp混合迭代传统能量图(常规组)与50 keV光谱虚拟单能量图(试验组)进行图像质量的客观和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内容包括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处的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脑实质的CT值和标准差。主观评价由2名高年资影像医师按照5分法完成,2名医师主观评分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检验进行组间分析。结果试验组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及脑实质的CT值、SNR和CNR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2名医师对试验组的主观评分均为5(5,5)分,对常规组的主观评分均为4(4,4)分,医师间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分别为0.74和0.84。试验组主观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1.15,P<0.001)。结论在颅脑CTA检查中,使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单能量成像联合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能够显著提高SNR和CNR,优化图像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脑动脉 单能量成像 对比剂
  • 简介:摘要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武汉市暴发流行,患者数量急剧增加。CT在COVID-19的发现、发展和转归方面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方舱医院配置车载CT及板房CT是目前的有效之策。方舱医院CT检查COVID-19的感染防控方案是疫情的一个重要防控链,必须符合重大疫情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武汉江汉方舱医院及东西湖方舱医院配置CT时的疫情防控经验,并提出初步的思考,以资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方舱医院 感染防控
  • 简介:摘要自2020年2月9日以来,江汉方舱医院车载CT开始陆续接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车载CT在临床诊断方面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CT检查中,一线放射技师既要保证患者接受尽可能低的辐射剂量,同时要注重放射技师和患者的感染防控,并及时关注放射技师有无心理健康问题,并采取相关措施予以干预。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车载CT 放射防护 感染防控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超低对比剂用量16 ml在肺栓塞低辐射剂量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临床可疑肺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36例,管电压100 kV,螺距1.0,对比剂总量60 ml;双低组,47例,管电压70 kV,螺距2.2,对比剂总量16 ml。记录两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以计算有效剂量(E),测量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背景噪声及肌肉CT值以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两组的总体图像质量和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均采取3级评分进行主观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肺栓塞比例及各级肺动脉增强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低组E为(0.76±0.13)mSv,常规组为(1.91±0.54)mSv,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3,P<0.001)。双低组背景噪声高于常规组(Z=-4.99,P<0.001),且SNR和CNR均低于常规组(Z=-4.56、-4.48,P<0.001),但两组总体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低组上腔静脉引起的线束硬化伪影评分(1.34±0.60)低于常规组(2.94±0.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15,P<0.001)。结论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联合16 ml超低对比剂用量,可以显著降低对比剂线束硬化伪影对右肺动脉、右肺上叶动脉的干扰,保证肺栓塞诊断图像质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约60%,同时减少73%对比剂总量。

  • 标签: 第3代双源CT CT肺动脉成像 肺栓塞 低管电压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感染防控下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肺炎低剂量CT扫描方案的临床应用。方法分析2020年1月20日到2020年2月2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确诊的COVID-19病例的CT影像140例,将患者分为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低剂量组(120 kV,31 mAs)70例,其中轻症51例,重症15例,危重症4例;常规剂量组(120 kV,自适应毫安秒)70例,其中轻症48例,重症17例,危重症5例。比较两组病例有效剂量(E)、图像信噪比(SNR)、对噪比(CNR),由两位高、中年资影像诊断医生对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343,P<0.05)。低剂量组的SNR和常规剂量组的S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的CNR和常规剂量组的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观评价均满足诊断需求,轻症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与危重患者中,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影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5);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对COVID-19患者进行低剂量CT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患者辐射剂量。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防控 低剂量计算机体层成像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评价其辐射剂量。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进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筛查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常规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第3代双源CT机,Turbo Flash扫描模式,开启CARE kV,参考管电压90 kV,螺距2.0,ADMIRE算法。常规组采用128排CT机,常规螺旋扫描模式,固定管电压120 kV,螺距1.2,FBP算法。比较两组图像中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CT值、主动脉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通过这些客观参数来评价图像质量,由2位高年资影像专家采用双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图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结果试验组患者主动脉、脊柱后方肌肉的CT值分别为(45.38±4.77)和(53.41±8.44)HU,主动脉SNR为2.82±0.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39.68±6.26)、(42.66±6.32)HU和2.58±0.61(t=5.608、7.897、2.162,P<0.05),而主动脉噪声、CNR及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CTDIvol、DLP、E分别为(3.09±1.02)mGy、(107.57±32.81)mGy·cm、(1.51±0.46)mSv,常规组分别为(7.00±1.80)mGy、(261.65±73.93)mGy·cm、(3.66±1.03)mSv,试验组明显低于常规组(t=-14.680、-14.756、-14.756,P <0.05)。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筛查中,使用第3代双源CT低剂量扫描模式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获得满足临床需求图像的同时,不仅有效地降低了辐射剂量,还提高了图像的SNR。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双源CT 低剂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SSDE)用于估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患者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冠状动脉CTA患者421例,均于第3代双源Force型CT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轴扫协议检查。通过Radimetrics计算患者水当量直径以计算每位患者的SSDE;使用Monte Carlo模拟估算患者扫描范围内器官的吸收剂量包括心脏、肺、肝和乳腺。使用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103报告的器官敏感加权系数,将患者主要敏感器官的剂量加权求和计算个体有效剂量。使用线性相关分析验证SSDE与器官剂量及个体有效剂量的相关性,并推导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的转换系数。使用平均差值比评价该估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为(16.8±8.7)mGy,SSDE为(20.8±8.8)mGy,个体有效剂量为(4.4±2.9)mSv。基于SSDE估算器官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心脏Y=1.2X-6.4(R2=0.91,P<0.05,平均误差0.1%);乳腺Y=1.4X-7.4(R2=0.91,P<0.05,平均误差7.9%);肺脏Y=0.89X-4.6(R2=0.86,P<0.05,平均误差8.3%);肝脏 Y=0.36X-1.8(R2=0.64,P<0.05,平均误差-17.9%)。基于SSDE估算个体有效剂量的线性拟合公式为:男Y=0.21X-1.2(R2=0.92,P<0.05,平均误差0.2%);女Y=0.39X-2.2(R2=0.93,P<0.05,平均误差1.7%)。结论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通过SSDE和相应的转换系数可估算被照射器官吸收剂量和个体有效剂量,将有助于在临床工作中实现患者辐射剂量及风险的个性化评估和精准管理。

  • 标签: 体型特异性剂量估算值 CT血管成像 冠状动脉 器官剂量 个体有效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