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状腺手术中追加肌松药物对术中神经监测的影响,为甲状腺手术神经监测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同一外科医师团队甲状腺手术喉返神经监测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诱导药物及肌松药物,均由资深麻醉医师完成神经监测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后待暴露迷走神经时,采用NIM-Response 3.0神经肌电监测仪监测,以3 mA电流刺激迷走神经,待有持续稳定肌电信号后,A组患者嘱麻醉医师加深麻醉,不追加肌松药物;B组患者开始给予顺式阿曲库铵微量泵持续泵入直至手术结束,其他麻醉药物维持原量。记录两组患者迷走神经和喉返神经肌电信号各时间段相应值;术中体动及呛管次数、术中血压、心率波动、苏醒延迟、恶心呕吐及颈部僵硬不适等并发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χ2检验。结果A组患者术中5例出现呛管体动,B组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13,P<0.05);两组患者术中均能实时监测神经肌电信号,两组振幅分别为A组(355±125)、(482±136)、(580±156) μV,B组(382±132)、(468±118)、(620±163) μ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55、0.326、0.596,P>0.05);B组患者较A组术中心率、血压更加平稳,术后恶心呕吐、颈部僵硬不适感、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相对较少,分别为A组6、5、2例,B组3、2、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6、1.409、0,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小剂量持续泵入肌松药物对术中神经监测无明显影响,更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患者术后的康复。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肌松药物 神经监测 顺式阿曲库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学构成、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初步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98例患者的外周血及肺泡灌洗液,检测外周血呼吸道病毒抗体四项,并对BALF行病原学培养。根据病原体将患者分为A组(非细菌性肺炎)、B组(细菌性肺炎)。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两组患者BALF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细胞水平。结果98例患者中病原体明确者37例。A组患者19例,其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12例,肺炎衣原体IgM抗体阳性5例,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腺病毒IgM抗体阳性1例。B组患者BALF细菌培养阳性者16例,其中肺炎链球菌7例,流感嗜血杆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A组患者BALF中CD8+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BALF中CD4+升高,巨噬细胞比例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与正常参考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比例较A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为最常见。肺炎患者的BALF中细胞学分类及T淋巴细胞亚群存在一定的变化规律,可以指导肺炎可能病原学的早期判断。

  • 标签: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口咽通气导管与鼻咽通气导管间歇性高频喷射通气(IHFJV)用于肺炎患者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方法择期行PLVB的肺炎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46~64岁,BMI 18~29 kg/m2 ,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鼻咽通气导管组(N组)和口咽通气导管组(O组)。N组置入内径4.0 mm的鼻咽通气导管,O组置入内径4.0 mm的口咽通气导管,行IHFJV,I∶E 1∶3,喷射频率10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160 ml,每间歇2 min给予5次喷射:I∶E 1∶3,喷射频率20次/min,喷射峰压0.4 kPa,潮气量300 ml。分别于术前20 min(T1)、手术开始5 min(T2)、术毕即刻(T3)和术后5 min(T4)时记录SpO2。于T1、T3和T4时采集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记录检查期间托下颌、面罩加压通气、呛咳、气道痉挛、导管脱落或移位和体动的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O组T3时SpO2和PaO2升高,T3,4时A-aDO2降低,提下颌、呛咳和导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口咽通气导管IHFJV用于肺炎患者PLVB辅助通气的效果优于鼻咽通气导管。

  • 标签: 高频喷射通气 支气管镜检查 肺炎 通气导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