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中性行为是处于法律调整范围之外的行为,它们既没有得到法律的允许,也没有受到法律的禁止。中性行为的成因在于法律的谦抑性、法律的抽象性和法律的不周延性。在人的行为中,除法律行为之外的所有行为都属于中性行为。中性行为的归责原则是:凡属私人的权利行为,法不禁止即自由;凡属政府的权力行为,法允许才自由。

  • 标签: 中性行为 合法行为 违法行为 法律行为 法律责任
  • 简介:恶法非法论是自然法学派的一项著名的理论。自古希腊至近当代,自然法学家始终坚定地认为,法有自然法与实在法之分。实在法如果违背自然法的要求,就是恶法,而恶法不是法律。恶法非法论从法哲学的高度论证了人民拥有反抗暴政的权力,是一种激进的、革命的理论。公民反抗恶法的基本方式是公民不服从,它是一种公开的、非暴力的群体性抗法行为,其目的是为了改变或废除所反对的法律。任何一个正义的社会,都应该承认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 标签: 恶法非法论 恶法亦法论 自然法学派 分析法学派 公民不服从
  • 简介:人治与法治是在完全不同的理念氛围中生存的.中国社会要从人治步入法治,就必须实现由人治理念向法治理念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全方位的,其中较为根本、较为紧迫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性善论转向性恶论,二是由国家优位论转向社会优位论,三是由恶法亦法论转向恶法非法论.唯此,法治国家才有其牢固的理念基础.

  • 标签: 法治国家 人治 法治 性恶论 社会优位论 恶法非法论
  • 简介: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中国与西方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这部分应归因于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就是“自然法”与“实在法”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的有无?本文对此持否定态度。因为道家的“法自然”观包含着明显的法律二元论思维方式,并对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法律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法律二元论。不过,道家的“法自然”思想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在根本上是大异其趣的。

  • 标签: 道家 儒家 法自然 自然法 法律二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