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看唇音字的开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唇音字"开合混切"解释的困难,是研究反切行为和反切规律的最主要障碍之一。问题得不到解释,反切的研究就会多出很多"例外"。为此,本文以宋跋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反切为材料,从三个角度观察、检测唇音字的开合,得知:唇音字在属性上实有开合之分,以目前的标准衡量,唇音字与其切下字开合一致的约占87%;牙喉舌齿音与其唇音切下字开合一致的占77.2%;唇音切上字,被切字合一定用合,被切字开则可开可合,但用开口最多的是三等字,最少的是一等字,用字开合受洪细轻重的影响。唇音字开合"混切"的原因:一是反切时代到韵图时代开合存在演变,有的反切本来一致的,以韵图标准衡量却不一致;二是反切时代主要元音为圆唇元音的韵,其唇牙喉音做切上字,具有合口的作用,其唇音具有合口的属性,切合口字本来和谐;而在韵图时代这些韵有的被列入开口,以至认为反切开合"混切",或是后人归诸"独韵",不论开合。上述两条都不是反切行为的问题,不能成为唇音不分开合的理由。按上述标准,唇音字与其切下字开合一致的,占97%。三是在二三等韵中唇音开口与牙喉音合口具有规律性的对应,原因有:牙喉音切上字的合口或圆唇元音会"顺同化"唇音开口切下字;二等韵介音容易消减唇牙喉合口成分。切上字也与被切字的开合有关;除了开合属性,洪细、轻重也对切上字有不同要求。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11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