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的体制结构和表演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中国的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形成过程,到了元代,终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戏曲形式——北杂剧。在元代,城市和乡村广泛演出杂剧,涌现出许多一流的戏班和优秀的作家、演员,他们对杂剧的兴盛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城市,还出现了玉京书会和元贞书会那样的下层文中国的戏剧,经过漫长的孕育、形成过程,到了元代,终于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出现了较为完整的戏曲形式——北杂剧。在元代,城市和乡村广泛演出杂剧,涌现出许多一流的戏班和优秀的作家、演员,他们对杂剧的兴盛繁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城市,还出现了玉京书会和元贞书会那样的下层文人和民间艺人交流创作经验的通俗文艺群众组织,作家的创作才能和艺人的舞台实践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既有高度文学价值、又适合舞台演出的优秀剧本。在短短的九十年间,即出现七百三四十种杂剧,有姓名的作家二百多人。元代可称为中国戏剧创作演出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为什么戏剧发展到元代能臻于成熟,并出现初步繁盛的局面?这有戏剧发展本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首先,它是各种技艺和泛戏剧形态发展和融合的结果。在前面的几篇文章中,笔者曾述说过唐以前存在多种多样的技艺表演和泛戏剧形态,到宋金时期,又出现或偏重歌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古典文学知识》 1999年5期
出版日期 1999年05月1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