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皮肤黏膜感染及管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原发肿瘤切除后皮肤黏膜发生感染的情况及危险因素,总结相关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确诊并接受原发肿瘤切除的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术后皮肤黏膜感染情况,分析常见的感染病原体,并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44例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5例(56.8%),女19例(43.2%),年龄(33.8 ± 15.4)岁。术后21例(47.73%)发生皮肤黏膜感染;感染患者术后住院时间M(Q1,Q3)为38(25,60) d,显著长于无皮肤黏膜感染的患者[21(12,23) d,Z = -4.08,P < 0.001]。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34.09%)]。患者单位体重糖皮质激素剂量(OR = 1.21,95% CI:1.00 ~ 1.46,P = 0.047)、接受辅助通气治疗(OR = 9.20,95% CI:2.01 ~ 42.13,P = 0.004)是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经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出院时37例(84.1%)恢复良好。结论皮肤黏膜感染是副肿瘤性天疱疮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病原体多为耐药菌,且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需关注术后皮肤护理;术后糖皮质激素单位体重剂量高及接受呼吸机支持可能与患者术后的皮肤黏膜感染相关。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2年08期
出版日期 2022年12月13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