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诱发电位在猫外伤性视神经病中的指导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动态观察家猫视神经损伤后的视觉诱发电位波形改变,探讨检测视神经损伤的检测指标。方法选择成年家猫6只,在鼻内镜下经左侧鼻腔筛蝶窦进路用自制视神经损伤器损伤左侧视神经管以建立外伤性视神经病(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模型,以右侧为对照观察瞳孔变化,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visualevokedpotential,PR-VEP)的变化。结果损伤后有1只猫出现Marcus—Gunn黑朦强直性瞳孔,5只双侧对光反应无明显差异;PR-VEP监测显示致伤后P100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术前及术后1h、1d、3d、1周P100平均振幅分别为:8.38,7.22,6.33,5.15,2.89μV,平均潜伏期分别为:84.43,95.50,118.90,124.87,140.50ms;2周以上图形近似一条直线,无明显的振幅、潜伏期可测。其中1d以上的振幅、潜伏期与1d以内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rcus—Gunn氏黑朦强直性瞳孔不适宜作为TON动物模型观测的指标;PR-VEP可以作为检测建立TON动物模型损伤有效的指标;由该模型推论出视神经损伤1d以上的电生理变化基本是一致的,只有量和度的不同,外科干预应越早进行越好(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8,8:9.11)
机构地区 不详
出版日期 2008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