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组成及其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组成及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以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天津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重症监护科及特需病房2 392例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深部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中的13种病原菌,观察不同性别、年龄、季节变化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菌感染分布,按标本类型分为肺泡灌洗液组和深部痰液组。按患儿感染情况分为单一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对感染患儿实验室数据和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²检验。结果2 392例患儿中男1 407例、女985例,男、女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5%(1 020/1 407)比74.2%(731/985),χ2=0.87,P=0.35]。共检出1 751株12种阳性呼吸道病原菌,检出率为73.2%。其中913株(38.2%)肺炎支原体、514株(21.5%)肺炎链球菌、381株(15.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79株(11.7%)流感嗜血杆菌,未检出嗜肺军团菌。所有病原菌感染的四季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67,P<0.01)。肺泡灌洗液组阳性检出率高于深部痰液组[81.6%(614/752)比69.3%(1 137/1 640),χ2=39.89,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的患儿住院时长、感染的发热时长、除乳酸脱氢酶外的其他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病原菌感染患儿患肺炎、支气管肺炎、哮喘、类百日咳综合征、鼻炎或鼻窦炎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69、103.56、3.96、27.38、24.50、41.66,均P<0.05)。肺炎支原体患儿出现肺不张(63例,7.7%)、胸膜炎(260例,31.9%)和胸腔积液(120例,14.7%)等影像学改变较多。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患儿最容易累及心脏系统(2/9),大肠埃希菌感染患儿出现血液(3/19),泌尿(2/19),消化(4/19)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脓毒症(1/19)并发症的发生概率较高。结论天津地区儿童感染呼吸道病原菌以肺炎支原体、肺炎链球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建议临床医师在关注患儿呼吸道症状外,也需关注病原菌感染后引起的并发症,从而阻止病情恶化,改善预后。
出处 《中华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出版日期 2021年11月07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