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erprise支架在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中的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治疗颅内后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7年6月—2020年4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接受Enterprise支架置入治疗的后循环ICAS患者57例(58处狭窄病变),其中男37例(64.91%)、女20例(35.09%),年龄41~71(61.57±8.36)岁。病变位于基底动脉43处(74.14%),位于椎动脉颅内段15处(25.86%)。患者术前狭窄率为87.69%±7.62%,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2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3分1例(1.75%)、≤3分56例(98.25%)。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出院时mRS、NIHSS评分,随访期间与责任血管区域相关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卒中等血管事件,以及支架内再狭窄与症状性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并发缺血性卒中3例(5.26%)、出血性卒中1例(1.75%),术后出院时mRS评分0~2分56例、3分1例,NIHSS评分>3分1例、≤3分56例。43例患者接受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时间5~33(17.74±9.47)个月。31例(72.10%)患者31处病变接受影像学随访,随访时间5~21(14.12±4.08)个月。随访期发生与病变血管供血区一致的缺血事件3例(6.98%),其中1例(2.33%)缺血性卒中、2例(4.6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支架内再狭窄4例(12.90%),症状性再狭窄2例(6.45%)。结论Enterprise支架治疗后循环ICAS具有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不过仍然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证实。
出处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5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