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罗恩病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和耐药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手术部位感染(SSIs)的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手术治疗的379例CD患者临床资料,分析SSIs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取切口分泌物和腹腔引流液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本组379例患者发生66例SSIs,切口感染41例,腹腔深部感染32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使用类克(OR 2.338,95%CI 1.192~4.587,P=0.013)、外周血白细胞计数(OR 2.008,95%CI 1.018~3.961,P=0.044)及腹腔镜手术(OR 0.460,95%CI 0.226~0.936,P=0.013)是发生SSIs的独立预测因素。66例SSIs中检出病原菌5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6株,革兰阳性菌5株,真菌2株。革兰阴性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等,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环丙沙星等具有较高耐药率;革兰阳性菌主要为粪肠球菌和鸟肠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等具有较高耐药率。62.1%培养细菌为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37.9%为广谱β内酰胺酶阴性。结论CD术后SSIs发生率较高,术前使用类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腹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SSIs的预测因素。
出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1年07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8月14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