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至2019年扬州市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了解扬州地区手足口病(HFMD)流行现状及病原学特征,为该地区HFMD防控提供依据。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扬州市6家哨点医院常规监测的HFMD病例为研究对象,对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2015至2019年扬州市累计检测HFMD临床标本2 129份,共检出肠道病毒阳性1 151份(总阳性率为54.06%),包括EV71型148份(6.95%)、CA16型382份(17.94%)和其他型肠道病毒(其他EV)621份(29.17%)。不同年份(χ²=99.28, P<0.05)、不同月份(χ²=92.09, P<0.05)、不同区县(χ²=71.39, P<0.05)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种型别优势毒株交替流行,4至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720份,62.55%),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58∶1,病例以≤6岁儿童为主(971份,84.36%)。2015至2019年扬州地区HFMD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人群分布特征,提示应继续加强监测,尤其重视高发季节对重点人群的防控,并关注由其他EV引起的HFMD。
出处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03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3月2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