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家坝遗址出土青铜器锈蚀研究与清洗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罗家坝遗址位于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普光乡的中河西岸,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1999年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发现遗址内文化堆积十分丰富,文化层厚度达2.75米,地层分为11层,出土有新石器时代、商周、春秋、战国、汉代的遗迹遗物。遗址保存完整,是一处典型的巴文化遗址,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至7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罗家坝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出土了300余件珍贵、精美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文物,其类型包括:礼器、容器、兵器、工具和装饰品等。这些青铜文物为研究西南地区巴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民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和艺术价值。这批器物出土时表面粘附厚厚的泥土,泥土里层是酥松的(绿蓝)色锈或土锈混合层,器物表面纹饰基本被遮盖,严重影响到考古绘图、考古研究和文物本身的保护。为此,国家文物局拔专项研究资金对这批青铜器进行了清洗保护。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成都文物》 2007年1期
出版日期 2007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