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的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损伤(TON)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13年12月— 2019年6月浙江省湖州市第一人医院收治的23例视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17~51岁[(34.3±2.2)岁]。视力受损程度:4例指数,4例手动,9例光感,6例无光感。术前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15例:5例P100波幅完全消失,10例波幅低于正常值下限且潜伏期延长。受伤至手术时间3 h~14 d[(3.3±0.6)d]。均行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其中11例有硬脑膜裂口,同时行硬脑膜修补术。记录术中所见骨折及硬脑膜撕裂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结合经典视力改善评估方法和世界卫生组织(WHO)低视力及盲目分级标准,比较术前、术后10 d及术后3个月视力情况。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估出院时患者意识状态,术后3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16周[(13.5±2.4)周]。术中显微镜下探查发现所有患者视神经管骨折,3例在额部骨折处伴硬脑膜破裂口,8例筛板碎骨片处伴前颅底硬脑膜破裂口。手术时间108.5~224.3 min[(151.8±30.2)min],其中开颅时间(32.5±8.4)min;术中出血量90.5~165.3 ml[(121.3±15.5)ml];住院时间14~26 d[(19.7±3.4)d]。术后10 d,13例视力改善(57%),5例脱盲(2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17例视力改善(74%),9例脱盲(39%),与术后10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无效,其中4例术前无光感且VEP检查波幅完全消失。所有患者出院时GCS 15分,术后3个月GOS 5分,预后良好。术后1例脑脊液鼻漏,平卧7 d后愈合。余未出现迟发血肿、癫痫、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眶上外侧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可早期改善视力,提高脱盲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功能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出处 《中华创伤杂志》 2020年06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