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保肛术后短期生活质量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保肛手术是目前中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热点。尽管保肛手术保留了肠道的解剖连续性,但患者术后功能及生活质量能否达到满意的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证实。现有的研究显示,保肛患者术后1个月多项功能及症状评分较术前明显恶化,而在3~6个月内逐渐恢复并接近术前水平,在1年左右基本稳定。患者术后功能变化情况与患者相关因素、肿瘤因素、治疗相关因素和术后并发症密切相关。(1)在患者相关因素中,年龄<70岁患者的角色功能、性功能相对较差,而认知功能、躯体功能则相对较好;男性患者在性功能、社会功能下降相对明显。(2)在肿瘤相关因素中,肿瘤位置较低的患者排粪功能较差,进展期较早期肿瘤患者额外增加化疗治疗及副作用影响。(3)在治疗相关因素中,患者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的排粪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下降相对明显;预防性造口使患者角色功能、身体形象、性兴趣恶化;放化疗治疗使患者味觉改变、胸闷等化疗相关症状评分恶化。(4)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吻合口漏患者术后排粪功能、心理状态在近期明显下降;重度直肠前切综合征及泌尿生殖系统障碍患者的总健康评分,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社交功能下降。总体来说,保肛手术患者的短期生活质量改变是可接受的。在该阶段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地干预和治疗,以期提高患者术后的功能及生活质量。另外,由于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者对术后生活质量评分的解读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更具体及全面的评价工具来评价直肠癌术后的生活质量。
出处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年04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