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小耳畸形差异性代谢物质及代谢通路的非靶向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筛查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残耳软骨组织中相关差异性代谢物和关键的代谢通路。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单纯性小耳畸形患者18例为病例组,行耳再造术时采集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另选取18例非小耳畸形、但治疗过程需采取耳软骨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正常耳廓软骨组织。将样本预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手段,XploreMET软件行代谢组学数据分析,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及其变量重要性投影(VIP)法和U 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小耳畸形残耳软骨组织中的差异性代谢物,并将其比照代谢网络数据库,利用代谢通路富集分析(MPEA)筛选得出与差异性代谢物最为相关的代谢通路。结果小耳畸形患者的残耳软骨组织和正常耳廓软骨组织中的代谢产物具有差异,其中14个代谢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条代谢通路可能发生显著改变(P<0.05),为精氨酸合成途径、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途径、维生素B5和辅酶A合成途径。结论精氨酸、牛磺酸、L-半胱氨酸与小耳畸形的发生可能存在关联,代谢组学为小耳畸形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机构地区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100144(现在解放军总医院烧伤整形科,北京 100853)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100144
出处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0年05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