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患者实施院内转运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患者院内转运的风险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2018年6~12月接诊入院的患者中选取806例年龄≥18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每例患者转运前后的病情变化,每天详细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包括入院后去向、转运时间、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及诊断情况等。按照国家早期预警评分系统对每例患者转运后的风险级别进行评价,并根据患者的转运风险评分进行分层,评价患者转运后病情变化的标准为有单项得分增加至3分或风险级别增加。结果发生危重度分级变化的患者共占15%,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为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系统的变化。转运风险最高的为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其次为转运后被收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者,患者未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转运风险较低,若患者使用了血管活性药物的患者,无论是使用两种血管活性药物,还是一种血管活性药物,其转运风险相应较高,其危险性分别为前者的4.343倍和1.587倍(P<0.05)。结论在转运由急诊科收治入院的患者时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与院内转运风险关系较为密切的因素为疾病种类、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疾病危重程度,最容易发生变化的指标为血氧饱和度与呼吸系统的变化。
出处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12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