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预防、管理交叉体系构建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效果分析:基于优劣解距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临床、预防、管理交叉实践培养在健康管理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效果,探索创新健康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2017年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实习基地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共30名作为交叉组,选取与交叉组各专业同班级的常规实习的临床、预防及管理专业学生各30名分别作为对照组。交叉组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专题报告会及科研能力培养实践,实习结束后,对各组学生进行实习主观效果调查及健康管理知识测试。采用优劣解距离(TOPSIS)法评价交叉教学及常规实习培养的效果。结果实习主观效果评价方面,交叉组科研能力[3.0(3.0,3.0)分比2.0(2.0,3.0)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满意度[3.0(3.0,3.3)分比2.0(2.0,3.0)分]及灵活性[3.0(3.0,3.0)分比2.0(2.0,3.0)分]得分均高于管理组,参与度[(2.8±0.7)分比(2.4±0.6)分]、沟通能力[(3.1±0.6)分比(2.6±0.5)分]、有益发展[(2.8±0.6)分比(2.4±0.5)分]得分均高于预防组,适合度[(2.9±0.6)分比(2.5±0.7)分]及应变能力[3.0(3.0,3.0)分比3.0(2.0,3.0)分]得分高于临床组;健康管理知识测试方面,交叉组测试成绩(7.1±1.3)分高于临床组的学生(6.1±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TOPSIS模型评价,交叉组综合主观评价结果排在首位,其余依次为预防组、临床组及管理组。结论临床、预防、管理交叉培养整体优于常规实习培养,有利于培养出满足社会健康需求的复合型健康管理人才。
出处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0年01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8月10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