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4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结果35例表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为87.50%,5例表现为单纯凶险型前置胎盘,漏诊率为12.50%;结论如产妇年龄过大,且有多次宫操作史,发生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机率更大,产前应进行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以保证母婴健康。关键词凶险型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超声诊断;产前检查凶险型前置胎盘主要指产妇曾有过剖宫史,出现再次妊娠后胎盘吸附于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出现胎盘无植入或植入情况1,一旦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本研究旨在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特收集我院收治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排除心脏病、肝肾疾病、语言障碍、精神障碍患者,40例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年龄24~37岁,平均年龄(30.5±3.8)岁,孕周13~22周,平均孕周(17.5±1.3)周。1.2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Phihips、GEVoluson730诊断仪对其进行超声诊断检查,将探头频率设置为3.5~5.0MHz,对患者腹部胎儿、周围附属结构进行扫描检查,观察胎盘位置、异常情况、后间隙、血流情况及子宫肌层界限。1.3诊断标准凶险型前置胎盘诊断标准产妇曾有过剖宫史,再次妊娠后经超声检查,产妇胎盘出现异常,吸附于原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胎盘植入诊断标准患者产出胎盘取出难度大,取出后难以控制子宫出血情况,有较好的子宫收缩能力,采取病理检查,有可见绒毛物质存在于患者子宫平滑肌内。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x(_)±s)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产妇超声检出率分析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中,35例表现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准确率为87.50%,5例表现为单纯凶险型前置胎盘,漏诊率为12.50%,其中23例宫腔操作在2次以上57.50%。2.2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影响学特征采取超声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其影像学特征表现如下27例表现为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比例为67.50%;33例表现为胎盘子宫切口基层消失或菲薄,比例为82.50%;25例表现为胎盘内血窦,比例为62.50%;21例表现为胎盘后间隙血流信号,比例为52.50%;5例表现为胎盘组织浸润膀胱壁,占比例为12.50%。3讨论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妊娠分娩率随之上涨,越来越多的选择剖宫产进行生产,导致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发病机率上升,产妇分娩过程中胎盘难以自然剥离,且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子宫大出血情况2,严重威胁母婴健康及生命安全。因此,产前对孕妇才有有效诊断措施及时进行治疗,对保障母婴平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超声检查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效果较好,其超声特征主要表现如下3~4①患者胎盘内存在血窦,超声诊断显示拍患者胎盘底部存在许多静脉血池,其血流信号表现不明显。②胎盘子宫切口基层消失或菲薄。该特征在超声检查中表现最为灵敏,且能对患者胎盘黏连是否存在异常进行准确体现。③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④胎盘后间隙中存在旋涡型血流信号。⑤患者子宫肌层中出现胎盘组织穿透情况,膀胱壁遭到浸润,子宫肌层、膀胱壁均存在微弱回声。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4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采取超声检查,结果表明,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检出35例,诊断准确率为87.50%。由此证明,超声诊断检查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诊断中,准确率较高。综上所述,超声检查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操作简便,不会对母婴健康造成影响,且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参考文献1王晶,杨太珠.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6,10(3)50-53.2李琴,邓学东,王中阳等.经腹联合经会阴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1)83-86.3汪玉丽,钟利捷,周穗华等.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超声诊断声像图特征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8)1533-1536.4曾秀梅,张建飞,陈秋妍等.凶险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临床意义研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5)92-93.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药物与人》 2018年8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8年08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