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椎间孔镜腰椎椎间盘切除术与传统腰椎椎间盘切除术对患者的影响及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后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改变及术后的临床疗效,从而证实两种手术对患者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01月到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病情及自身选择等因素分为椎间孔镜组和开窗组,前者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共23例;后者采取传统后路开放手术,共25例。对两种术式系列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及视觉模拟评分、Macnab评分以及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红细胞沉降率、血浆C反应蛋白进行测量比较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椎间孔镜组较开窗组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和术前相比明显下降,两组术后1月、3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相比明显升高;两组术前、术后1月、3月和末次随访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椎间孔镜组Macnab评分,术后1月优良率86.95%;开窗组,术后1月优良率76%。④术后1d、术后5d对照组较试验组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液沉降率、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相比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手术时间短,术后下床时间早、对机体的干扰相对小,应激反应更小,疗效相当。
出处 《健康世界》 2017年16期
出版日期 2017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