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儿童腹股沟疝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未填写
机构地区 (夹江县人民医院四川乐山6141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30-01很多老百姓都觉得疝包块一会有一会无,站起来活动有,躺下则无,运动和哭闹时有,休息和安静时无,好似气体串动,故民间称之疝气。疝气医学上称为疝,疝就是人体内的正常器官,离开自已的正常位置,通过一些先天或者后天形成的一个缺损、薄弱、空隙移到另一个部位。腹股沟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腹外疝,好发于儿童,儿童腹股沟疝多为先天性,有报道在人群和儿童中,腹股沟疝的患病率在所有出生缺陷疾患中均排在第一顺位。在全球范围内,各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腹股沟疝发病率从0.8%至4.4%不等,早产儿更可以达到30%。腹股沟疝可分斜疝和直疝,前者大多数入阴囊,后者不进入阴囊,斜疝是最多见的腹外疝,发病率占全部腹外疝的75%∽90%,或占腹股沟疝85%∽95%,男女发病率之比约15:1。通常发生在下腹部腹股沟或阴囊的可复包块,有的出现早,有的出现晚,大多数是在儿童洗澡或更衣时发现。初次发现往往令年青父母焦虑不安,如临大敌。现谈谈有关儿童腹股沟斜疝气的成因,表现形式和处理进展。疝气发生的原因。先天性原因是在胚胎早期睾丸位于腹膜后第2∽3腰椎旁,以后逐渐下降,同时在未来的腹股沟管深环处带动腹膜、横筋膜以及各肌经腹股沟管逐渐下移,并推动皮肤而形成阴囊。随之下移的腹膜形成一鞘突,睾丸则紧贴在其后壁。鞘突下段在婴儿出生后步久成为睾丸固有鞘膜,其余部分即自行萎缩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而遗留一纤维索带。如鞘突未闭锁或闭锁不完全,就形成先天性斜疝的疝囊。此外,腹内斜肌、腹横肌薄弱,儿童腹股沟管短等其它因素也在儿童腹股沟斜疝的发生中起到一定作用。本症可在任何年龄发病,尤以婴幼儿期多发。男孩右侧睾丸下降较晚,故右侧多于左侧,少数为双侧。女孩鞘状突未闭也可以发生腹股沟疝,但明显少于男孩。后天性原因分别是长期便秘,哭吵等使腹压增高,可导致腹壁强度降低而发生疝。因此,儿童腹股沟疝发生是先天性因素(遗传因素)和后天性因素(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疝气有何表现特征疝气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是腹股沟区有一突出的可复性肿块,包块沿腹股沟走行,有的仅在腹股沟出现,但大部份呈犁状进入阴囊,平卧时包块大多消失,触之柔软,不痛或有轻度不适胀感。如剧烈运动或哭闹后疝内容物发生嵌顿则包块变硬,触压痛明显。疝
出处 《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2期
关键词
出版日期 2019年02月1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