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针刺伤的危害与防护措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感染科针刺伤危害,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市1000名感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针刺伤原因、危害及处理方式。结果合计共发生针刺伤1430次,针头处理过程405次(28.32%),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291次(20.34%),医疗废物处理环节305次(21.33%)。针刺伤多发生于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环节。本组接受调查且发生针刺伤的护士中,感染乙型肝炎(HBV)357次(24.97%)、感染丙型肝炎(HCV)114次(7.97%)、感染艾滋病(HIV)5次(0.35%),发生其他感染11次(0.77%),共因针刺伤发生感染487例,综合感染发生率34.06%。结论感染科护士应在积极接受培训、提高针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及抽血、注射套回针帽等环节感染预防认识的同时,规范日常护理操作,将针刺伤发生率降到最低。
出处 《医药前沿》 2013年18期
出版日期 2013年12月22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