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家的“孤独”?——关于陈映真的文学和思想与战后东亚诸问题的内在关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1990年代以后,台湾本土化思潮勃兴,使陈映真带有批判性格的文化、社会、思想评论迅速被边缘化,与七八十年代的影响形成鲜明对比,但他60年代以来的文学写作(特别是小说)仍魅力不减。关于陈映真的解读,分别在"诗"与"思"两方面出现了裂痕,两岸知识界对陈映真的解读,均有类似的现象,但因历史脉络的差异,对于陈映真的欣赏、接受、评价,在取舍上又有所不同。本文意在分析这种充满了困惑和分歧的解读现象,认为只有将陈映真放在东亚近代史的脉络中去定位,将陈映真先生的文学和思想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进行整理和总结,思考陈映真50年代以后的文学写作和文化、思想、社会评论与战后东亚社会、历史诸问题的关联,方能更为完整地呈现陈映真的思想和文学的面貌。这与仅将陈映真放在台湾的统独论述中去为他"着色",或者仅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运用去判断他是否教条,是不同的思考角度。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励耘文学学刊》 2010年1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