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黄帝内经》中的“目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目诊”,是中医“望诊”中的一部分,为中医学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具有相当的临床使用价值。它可以正确地诊察人体内部病变的部位、性质和轻重程度,从而确定对疾病的处理方法,并且它还可以预测疾病的后果。这种方法,早在数千年前就已被我们祖国的古代医学家所重视、掌握、运用。和望诊其他方面一样,中医学在这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和宝贵的经验知识。在《黄帝内经》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有关“目诊”的内容,给中医学的目诊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1目诊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所谓“目诊”,就是指医者通过观察病人两目的五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而判断疾病所在和疾病性质的一种诊断方法,也是临床诊疗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诊断方法。《灵枢·邪客》指出:医者诊察疾病,必须“视目之五色,以知五藏而决死生”。《灵枢·四时气》也强调在临床工作中要“视其目色,以知病之存亡”。这些都说明了“目诊”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中医药通报》 2017年6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