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变化及经典性流失——清代帖学衰微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正>帖,原初本指书于帛、简牍、信札等墨迹手书,如流传至今的王羲之《十七帖》,即王羲之的尺牍二十九通。然而名家书迹毕竟少见且珍贵,于是就出现了把这些书迹模刻在木石上,拓制下来,给普罗大众作为书法学习的临本。在宋代,这种刻帖大规模兴起,因此也把这种刻于木石上名家书迹的拓本也称为"帖"。据传最早的官刻丛帖是《淳化阁帖》,世称为"帖祖",由于摹刻的都是历史上经典的书法作
作者 胡泊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文艺争鸣》 2010年1X期
出版日期 2010年07月18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