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磨遮”与印度教女神祭的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关于“苏莫遮”(“飒磨遮”)的来历和性质,学界众说纷纭。其中最有启发性的意见是德国学者认为“飒磨遮”与梵语的对音是samatja(阳性词),原指一种伴有音乐舞蹈的公众集会。本文认为慧琳《一切经音义》所说“飒磨遮”之“戏”的全部要素来源於北印度公元六至七世纪兴起的祭祀湿婆(Siva)神以及杜尔加(Durga)、卡利(Kali)女神的节庆风俗。在龟兹则成为一种“禳厌”的娱乐方式。因其中有洒水和戴面具的歌舞,初唐时经龟兹传到唐朝的“苏莫遮”和“乞寒胡”、“浑脱舞”糅合在一起,以致在唐代文献中混为一谈。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文史》 2018年1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1月11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