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票否决制”检视及其完善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详情
摘要 "一票否决制"是一种非正式的制度安排,但在我国政府绩效考核和干部考核中却被广泛采用。"一票否决制"的实践经历了不断泛化、失范到初步整顿、治理的过程,但是由于其内生的制度缺陷和先天弊端,虽经整顿、治理,其制度设计与制度运作背离的弊端依然存在。在制度设计上,"一票否决制"指标设置随意、可操作性不强、过度依赖行政权力,导致在制度运作上出现"选择性关注"倾向、责任转移、激励扭曲和策略主义盛行等问题。鉴于"一票否决制"实行了多年,并在我国绩效管理和干部考核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能轻言废弃,但必须严格规范。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严格规范"一票否决制"的适用范围,坚持以法治原则规范"一票否决制"的执行程序,严格设置"一票否决制"的指标阈值和权重,拓展"一票否决制"的问责手段,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建立适时清理机制,以公众满意作为"一票否决制"的终极标准。
机构地区 不详
出处 《理论探索》 2017年6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6月16日(中国期刊网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 相关文献